凌薇推开后车门钻了进去。
回家的路上,她闭着眼睛假装睡着,目的是不用回答爸妈提出的各种问题。
关于学业,关于前途,关于这次回家的安排,关于个人的情感状态。
她在脑海里想象李默尘是如何度过的这三年,叵测对方去北京读研是不是为了找自己,也好奇他以怎样的口吻向他妈妈解释她们的关系……
想的头疼。
踏进卧室,高考结束成箱打包的书籍和试卷还原封不动地放在墙角,上大学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
她拿出文件夹,想看看里面考过试的卷子,一打开,引入眼帘的是几张高考目标表。
那是离校前打扫卫生时她偷偷留下的,这些纸张的主人是否还记得曾写下它们时的心情?
当年心事如今早已成为往事,白纸黑字还可修改,个人命途却已成历史。
她翻开有些灰尘的书本,笔迹还那么清晰,仿佛昨天刚写上去的一样。
又打开一本记录着乱七八糟内容的本子。
翻着翻着,突然鼻酸。
“你说这次换座位,我们还能坐在一起吗?”
“不知道。”
被划掉的“你希望”三个字后面,又添了一笔:我希望。
凌薇只确定这个问题是高一提的,但不清楚他何时在后面加上了那三个字。
为什么才看到啊。
可能……
这就是命运吧。
继续在纸箱里翻阅,想看看还有没有错过什么。
拿起的作文锦囊里,掉出来一封信。
是高考前李炎枫给的。
她以为早就不见了。
三年前找遍了书卷,还和妈妈大吵一架都没有寻到的那张纸,现在就这么真切出现在眼前。
像是时间老人在跟自己开玩笑,故意藏起来了一样,然后在往事如风后又把它放在了显眼的地方,并告诉你,才是拆开的时候。
凌薇坐在床边,轻轻撕开封印。
一字一句读完。
整个人有些发懵。
信里面是一个大男孩对自己纯纯的喜欢和满心的成全。
李炎枫说在他进入高一一班之前,其实已经见过凌薇两次了。
第一次是在初升高的时候。他成绩不好,很快就写完了语文卷子,提前半小时走出了考场,路过窗台的时候瞄到了正在写作文的凌薇。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很干净。
第二次是开学那天早上。他在校门口马路对面的车里坐着,等着老爸来带他去办公室报到,就那么不经意的看见了有个女孩在扶倒下的自行车。心想谁这么善良。
但这两次‘碰面’并没有给他留下太深的印象,权当是路人罢了。
只是没想到,后来还真的认识了她。
李炎枫喜欢过莫晓冉,很喜欢过,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凌薇就慢慢住在了他心里。
选择进入十一班不是因为晓冉读了文科,而是她在这里。
打电话叙旧又让她好好照顾莫晓冉其实是怕关心则乱。
请教学习问题不是因为晓冉没时间而是想和她说说话。
……
但他从头到尾,也只是故作嘻哈地面对着她。
因为他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女孩儿。
也因为这个女孩的眼里并没有他。
察觉到李默尘也喜欢凌薇的时候,李炎枫反而松了口气。
这样,他就有理由说服自己不再有多余的想法。
甚至还鼓励李默尘勇敢地追求她。
“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想的,哈哈哈哈。”
为什么他总在这种本该难过的时候讲笑话。
他把她比作青春里的白月光,却没说是因为那本《张爱玲传》才去看了《红玫瑰与白玫瑰》。
李炎枫有多不喜欢看书啊。
居然也能文艺的起来。
但他没抓住重点。
书里写:“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
“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句。
最后,他对自己不打招呼就飞到异国感到抱歉,“这样,你们会不会更不容易忘记我了?哈哈哈哈。”
“要和李默尘好好的,兄弟我,就放心了。”
也许是年龄渐长,情绪的蔓延变得不再迅速,凌薇捏着信挺直地躺下,后知后觉中才发现胸口憋得慌。
难受,越来越难受。
她不是没有怀疑过李炎枫对自己的好有些超额,只是一想到莫晓冉就觉得也算合情合理,怕自我多虑,也不想让朋友之间融洽的氛围变得尴尬。
原来那些被枫子用晓冉一并搪塞过去的关心问候、礼物信件,都不是真的为了晓冉,而是在小心翼翼地递上一个少年的赤诚真心。
可她却没接住。
没想到,一转眼,都这么久了,她才发现这份厚重的心意。
凌薇忽然想起陈最和晓冉都曾间接询问过李炎枫和自己的关系,她在自己的感情问题上总显得那么迟钝,可能全世界只有她不知道他的喜欢吧。
真是太对不起了。
活该被说傻。
活该李默尘离开了她。
过去不知者无罪,此刻知道了也该有个回信了。
凌薇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和李炎枫聊过天了,她点开他的朋友圈,看见一天前发的照片。
注明了拍的是他女朋友。
看来两人已经确定关系了。
或许不是感情总分先来后到,而是合适的人一定会等到。
她知道他已经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女孩儿。
不需遮掩真性情,也不用在经历漫长的等待。
是她。
那就在一起吧。
点完赞后,凌薇打开对话框,想了很久发了两句话。
要和小学妹好好的,兄弟我,也就放心了。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