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拖有术:巧用等待效应趋利避害(1 / 2)

战拖有术:巧用等待效应趋利避害

带有积极目标的等待可以促使你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而消极的等待则只会让你思维呆板、行动迟缓,这也正是造成你习惯性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哈佛商学院教授大卫·梅斯特在对等待心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研究后,专门提出了等待的8条心理原则:无所事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干的等待感觉更长;过程前和过程后的等待比过程中的等待感觉更长;焦虑使等待看起来比实际时间更长;不确定的等待比已知的、有限的等待感觉更长;没有说明理由的等待比说明了理由的等待感觉更长;不公平的等待比公平的等待感觉更长;服务的价值越高,人们愿意等待的时间就越长;单个人等待比许多人一起等待感觉更长。

尽管这些都是纯粹的理论知识,但对你巧用等待效应趋利避害方面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

那么,具体来说,你怎样才能避开等待效应的负面影响,并充分发挥其正面影响呢?

1保持自身认知的心理平衡

你为什么会在等待中感到焦虑、烦躁,越来越按捺不住,甚至丧失自主有效的行动呢?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现象。所谓心理失衡,简单来说就是内心矛盾,在等待的过程中,你往往期盼时间能够变成一道光,一闪而过,但这与时间不紧不慢的现实是充满矛盾的,而这种矛盾感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的态度以及行为。

要想克服等待效应的负面影响并不难,只要消除这种矛盾感,你就能从思维呆板、行为迟缓的泥潭中摆脱出来。佛家常讲“心动万物皆动,心静万物皆静”,实际上所有外物都是人真实内心的外在投影,如果你能够保持自身认知的心理平衡,那么即便是泰山崩于眼前也能安之若素,又怎么可能会被毫不起眼的等待效应扰乱心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