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2)

所有人先是为胭脂冷然的态度一愕,又见她服剑入殿,不禁左顾右盼一番,未敢移步。

胭脂心若明镜,感觉身后没有动作,停了脚步,笑出声道:“各位大人为何止步?难不成这含元殿是龙潭虎穴?”

“按照惯例,凡臣工入殿,均须解下所有随身兵器。”定襄王奚柏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回苍都路上,姬修已将朝中势力一一讲给胭脂听。定襄王是桓帝三弟,亦是皇室宗亲中最受推崇的一位。如桓帝无后,最有可能接替皇位的就是他,而先前在雾都,桓让密使送回的密旨所说亦是这个意思,想来这个定襄王是知晓这件事的。倒是胭脂没想他会第一个发难,侧转身子,斜睨他一眼,语气无比疏离地道:“请定襄王睁开眼睛看清楚,本宫所佩之剑是何剑?”

“幻光!”群臣中有人嘀咕道。

奚柏脸色突然有些难看,又道:“是幻光没错,但也得看佩剑的人是谁!”言下之意,胭脂佩剑进殿就是不行。

胭脂并不惧他,莞尔一笑,道:“圣上才刚走,定襄王就这般逼迫本宫,是何用意?”

从前温顺天真的女子转眼间即一副凌厉模样,话语犀利,不让半分,教在场的臣子心中不由一凛。奚柏被她这么一说,再不敢往下接话,脸上表情青白交加。

倘没进殿议事,就已经矛盾重重,姬修很是担心,开口圆场道:“幻光乃圣上亲赐予娘娘,不同于普通兵器,定襄王就不必过于认真了,各位同僚快入殿吧。”

胭脂双手交握,眼角余光晃过一肚子算盘却默默不言的景妃,笑意顿时消减七分,翩若惊鸿般地飘进殿去。

意见消除,百官簇拥入殿,依品阶站定位置。姬修站在全殿中央,离銮座只五步之遥。胭脂站其身侧,直面堂上百十张表情各异的脸,表情十分严肃。

宝座空置,百官少了叩拜礼仪,慌站着都有些不习惯,胭脂招了个小太监为后宫娘娘们备了座,又示意所有官员席地坐在各自的座垫上,而她自己则依然站着,完全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无形之间即对所有人施加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与胭脂对视一眼,姬修开了场:“圣上蒙难,举国同哀。从今日起,各位臣工须尽心尽力,在其位谋其职,为国家未来做谋算。”

“丞相大人说得极是。”有官员附和着道。

“只是,如今战败,国内无主,怎生是好?”有官员叹气道,显然信心不足。

“军队损失之大,前所未有!”

“雾烈国未必就此罢休!”

一时间,百官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其中定襄王较为高调,明渊侯则最为老成,而平日里个性张扬的景妃这刻也都无话,静静地坐在一旁,偶尔以丝巾抹泪,间或向周围看上几眼,很是镇定。

胭脂将官员中各大派系都看得清楚,

“安静!请列位同僚安静,听本相把话说完。”姬修双手抬高又压下,维持着秩序,道:“与雾烈一战,我苍隐虽然战败,却也曾书写过辉煌的一笔,这在四国中是不曾有过的。虽然圣上去了,但我们家国安好,民风尚淳,列位要有信心才是。”

“丞相大人说得不无道理,圣上为国家战死沙场,永垂不朽,我苍隐儿女自然要继其鸿图大志,休养生息,以便日后卷土重来,完成先祖遗训。”又是定襄王牵头说话:“不过,齐家治国平天下,攘外必先安内,眼下外临敌军,国中无主怕是不行,是否应该先确立皇室正统,再理内外政务?”

攘外必先安内?胭脂深知话中意义,面色平静无波,目光淡淡地掠向景妃与明渊侯。

景妃与胭脂目光一碰,立即转开至别处,大有敌不动她不动的意思,只是一双手稍稍掩住小腹,倒像是一副黄雀在后的架势。手握苍都军权的明渊侯更是如此,表情教人看不出一丝破绽。试想,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父亲可以在朝堂上安坐如斯,怎会是等闲之辈?

定襄王此话一出口,百官又议论一番。

有人干脆直截了当地道:“下官听闻雾都一役前夕,圣上曾拟密旨予丞相,不知圣上旨意如何?还请丞相解读。”说话语气分明是事先与定襄王对过口风。显然,定襄王在皇宫里安插有不少眼线,平日没少动这方面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