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中学毕业了,到农村做了知识青年,开始还是挤出时间看看书。后来,农村太艰苦了,没有时间学习了,也不能学习了,学不了习了,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暗中寻求一丝希望,坚定了在农村干上两年上大学决心。
祥龙在1975年夏季生产队积肥劳动中,和一个青年点的同学包了一小块积肥的地方。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用化肥,是很少用的,每年一个生产队只能分配到一点点的化肥,一般是碳酸氢铵、硝酸铵和氨水,尿素很少很少,氨水得用大水车拉回,再兑上一些水,给庄稼施肥,那也就是够全生产队用肥的十分之一左右。绝大部分是农家肥,农家肥中主要是绿肥。就是在夏季初期,把野草和生产队种的一点点草木犀割下来,生产队院子里有一个大坑,放上水,把草木犀和野草放在里面,一层土一层草木犀和野草,夏季热,一个月左右肥就沤好了,还得用人工起上去,就是用大筐两个人抬到十多米的地方,堆积起来。春天拉到地里,在种地的时候用做底肥。
祥龙他们两个人干了两天,很累,因为草木犀没有完全腐烂,在往大筐里装的时候,得用铁锹把草木犀铲断,铲好几次才能把绿肥装到筐里,不然是装不到筐里的,再抬到离大坑十多米的地方。那一次左右肩膀子肿了,出现了两个大包,有一拳头高,都出血了。
干完了,祥龙累坏了,除了吃饭,祥龙连续三天倒在炕上,就是睡觉。这情况把当时给青年点做饭的人吓坏了,(刚下乡的时候生产队委派一个当地人给青年做饭,当然是要工资的,由全体青年出,后来就由青年点的人轮流做饭了)第三天早晨看祥龙还是吃完饭就睡觉,以为祥龙有病了,就询问祥龙怎么地了,祥龙说没有什么事情,就是累了,想休息休息,明天就好了。第三天白天祥龙还是躺着炕上睡觉,吃完晚饭以后,给青年点做饭的人告诉其他男青年说,祥龙已经连续三天就这么睡觉,我看他好像有病了,今天晚上注意点。实际上祥龙一点病也没有,就是太累了,想休息一下。第四天祥龙出工了,就是这样坚苦,祥龙也没有打消上大学的想法。
那个时候上大学得有两年实践经验,实际就是毕业后非得在农村、或工厂工作过两年以后才能上大学。1976年的4月份,矿上招工亲自点名要祥龙回去,社会环境是什么?许多知识青年早就盼望这一天,因为农村条件非常的艰苦,早就在农村都呆够了,都高高兴兴回了城。
祥龙回家跟父母商量了,回城也得做井下工作,身体又单薄,视力又不好,危险又艰苦。更主要是在农村快到两年了,他上大学的条件够了,农村虽然坚苦,但在坚持一年半载的,就能上大学了,也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了,不行就在农村干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