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纸的革新(1 / 2)

九月底,新版货币的方案放在了陈远的案头。

这是改过的一版,六月份第一版就做好了。

当时货币面额有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这六种。

然后新版的设计让陈远很无语。

按照面值一种大于一种。

到一百元的华夏通宝已经一斤多重了。

而且一百元的直径超过了三十公分!

跟个铜镜差不多大了。

“不行!改!”陈远当机立断推倒重做。

陈远的目的是让货币方便使用,不是当飞碟扔着玩。

搞这么大一个圆盘扔出去能砍死妖兵,他可不想玩什么乾坤一掷。

中华银行的实际管事人是千飞。

云瑶是终身行长,但是她最近忙着修行,没空管银行的事情。

所以陈远任命了千飞做副行长。

千姓在整个华夏国都是小姓氏,现在才不到一万人。

据说起源于四十年前的金阳部,姓氏起源可能是和数字有关。

千飞是千氏的杰出青年,华夏十七年以非常优异的科举成绩考入了吏部铸币司。

在吏部工作成绩突出,思想先进且创新能力很强。

所以仅仅四年多时间,就提升到了铸币司郎中。

中华银行建立以后,被吏部推荐为银行副行长。

陈远看过第一版钱币之后否决了设计。

第二版今天也弄好了。

整体来看货币还是一个大于一个,百元货币已经将近一个巴掌大小了。

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最方便的辨认方式。

虽然华夏国识字率很高,但是依旧没有达到百分之百。

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是不识字的,他们看货币的直观感受可能就是体型大的面值就大。

陈远看着新版货币琢磨了一会儿说道:

“这样吧,今年新版货币只发行到十元。让科技协会加快对纸张的升级,尽早研究出合适做钱币的纸张。”

对于巴掌大的铜钱,陈远还是不太喜欢,这玩意携带多有不便。

于是他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先发五元和十元两种铜钱,这样实际上就好看多了。

十元的也才七公分直径。

而且现在的经济生活刚刚恢复,将货币面额提高五倍十倍,已经可以很好的缓解市场经济的局面了。

贸然从一元直接提升到一百元,通货膨胀压力也将突然增大。

不如慢慢投放大面额货币,给纸币研发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还有五元和十元的这两种钱可以考虑采用黄铜和白银制作。”

“这样即便大小一样,颜色不同也能分清面值。你在回去研究一下,做个样币出来。”

“行了去吧,样币让穆白和乌鹏看看,他们同意了就可以发行了。”

“对了,货币发行的数量要控制好。”陈远嘱咐了一句。

“陛下聪慧过人,随便想出的办法竟然如此的行之有效!属下这就去办。”千飞拍了一记马屁才躬身退去。

现在市场流通的华夏通宝是紫铜,颜色上较深,黄铜的颜色则是较浅。

但是实际上两种铜用了一段时间之后,颜色就会趋近。

所以陈远也就是提个建议,最后估计采用银币的可能还要大一些。

当然,这事儿他已经不用了。

图样没有问题,剩下的事儿就交给乌鹏和穆白他俩商量去好了。

千飞一走陈远就去了科技协会。

纸币的事儿还得亲自和陈俊研究一下。

他瞬移过来,传令的小兵才刚刚到。

一看陛下亲自来了,便主动推倒身后站好去了。

“纸张的研发进度并不快,估计短时间内很难满足纸币的需要。”陈俊面色为难道。

陈远很早之前就在科技协会的小本上,写了纸张的发展方向。

现在的纸张类似于宣纸,韧性和坚固度都太差了。

陈远大致知道纸张的韧性应该是和添加了某种胶质有关系。

具体的要科技会自己去实验。

不过这么多年了,造纸工艺提升的的确不多。

现在最好的纸还是类似于桑皮纸这种微微泛黄的纸张。

纸张纤维透着阳光清晰可见。

沾了水轻轻一吹就是一个窟窿,根本不能用来印制纸币。

陈远拿了几张纸,扯了扯一些就断,看着纸张纤维琢磨道:

“韧性这点估计还要在添加剂上找。”

“我们试过现在国内的所有添加剂,没有一种合适的。”陈俊摇摇头道。

他捻了一下值得碎屑,继续说道:“最坚固的纸是添加了西部用来和泥的那种树脂。”

“硬度够了,但是太脆了,一掰就两半。”

“后来还试过几种树脂,不是太软就是太硬。”

“即便将各种树脂混合之后,也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科技会这些年已经有五千多正式会员。

其中造纸厂的会员就有五十多人。

这些人就是改进纸张的主力军。

他们经过了多番尝试,依旧没有造出陈远写在科技会小本本上那种纸。

陈远当年在小本本上写的是韧性高、洁净白皙、有一定的坚固度。

虽然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三个小特点,却让研究人员伤透了脑筋。

这么多年来可以说毫无进展。

“要是不要求纸张的洁白度和坚固度,我觉得应该简单很多。”陈俊说道。

“哦?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陈远来了兴趣。

陈俊虽然造纸不在行,但是想法却很多。

而且他说的也没错,如果纸张韧性够好,即便坚固度稍差,颜色也灰暗点也无所谓。

陈俊想了想说道:“我不太懂造纸,就是去看过几次他们搞研究,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我是想,如果纸张中的纤维够长够多,那么是不是韧性自然就上来了。”

“我看造纸的时候,是把植物纤维尽量打碎去掉,所以纸张才有一定的透明度,这样做却牺牲了纸张的韧性。”

“如果可以保留多一些纤维,是不是纸张就可以很柔软很坚韧了,就像布匹或者丝绸一样。”

“我这也是刚刚才想到的,还没验证过。”

陈俊阐述了他的想法,陈远却陷入了沉思。

“好像有点道理啊!走,去造纸作坊!”半晌后,陈远缓缓开口道。

陈远带着陈俊到了造纸厂,这边还在热火朝天的开工。

后院通向实验工棚,这边专门负责纸张的改良。

“陛下!会长!”工匠们看到陈远和陈俊过来,立刻上来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