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小轩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肯定是来了专家了,咱们明天,就带这对瓶子去让人看看吧。”
“小雨,既然这对瓶子是个宝贝,你为何要将它卖了?你是怕家里没钱花吗?你大哥这两年出师了,收入还可以,你不要担心,他只是这段时间没发工资,你也知道,工地上发工资都是等活儿结束,一起结账的。”
“大嫂,我当时买这瓶子,就是打算手头紧张时,解决问题的,我还不知道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呢,不能这么多人,靠大哥一个人养活。”
大嫂说服不了雨诗,只瞪了儿子一眼。
“大嫂,你不要怨小轩,不管我卖不卖瓶子,来了专家,让人掌掌眼,问问价也是好的。”
雨诗不知怎么,总觉得微信上的钱靠不住。
说来也巧,刘宏大哥傍晚回来了,小轩看到爸爸,高兴地不行不行的,爷俩呱啦呱啦说个没完。
看到雨诗,刘宏也很高兴。
以前,雨诗都没怎么注意过这个人,现在才发现,隔壁大哥哥已经人到中年,脸上都有沧桑的气息了。
大嫂夫妇回去收拾家去了,小轩和雨诗商量着,明天就去市里,让人看看这两个瓶子。
刘宏脾气很好,雨诗祈求他带自己去市里,他就答应了,这几年,他基本上在市里和省城两地干活,倒是不怕出门。
为了安全起见,大嫂用旧衣服塞在箱子的空隙里,把花瓶固定得稳稳的。
距离三明街还挺远,就看到排的长队,有人手里拿着字画,有人拿着箱子、盒子等。
刘宏替雨诗排队。
雨诗和大嫂、小轩东张西望。
几年没来,古董店都开到三明街的外面来了。
队伍慢慢往前移动,终于拐进了三明街,就在街口,放了四张桌子,桌前分别写着“书画”“瓷器”“珠宝”“杂项”。
刘宏把箱子拿到瓷器的桌前排队。
这才是海选,专家的速度很快,就瞄一眼,让刘宏到里面排队了。
进去的是极少数,来排队的,是个有九个都被“遗憾”挡了回去。
一个拿着幅中堂的,还和海选的人争执:“我爷爷明明说了,我祖上和傅山交好,这是傅山赠与的,怎么就是假的呢?”
雨诗听见傅山二字,不由兴趣大增,挤过去,挨了好几个白眼,才看到了那幅字。
“这位大哥,这确实不是傅山的字。”雨诗忍不住开口。
“这是傅山年轻时候的。”拥有人不服气。
雨诗回来的时候,傅山也才三十来岁,也算是年轻时候,这时候的傅山,字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因为雨诗自己是山西人,才对傅山印象深刻,特地将他招到京城。
傅山对雨诗(张嫣)特别好,经常陪她练字。
雨诗见一边桌上,有毛笔和墨,就过去,拿起笔,写了两个字:“傅山写字是这样的,很灵动,你看看你拿的字,笔划僵硬,一看就是临摹的,还临摹得不像。”
那人瞪着雨诗:“你知道什么呀。”
倒是海选的专家看着雨诗的字,两眼放光:“你,你这字可真棒。”说着,掏出一张名片,“我叫江大文,市书协的,国庆节,咱们市书协有个活动,欢迎你参加,现在太忙,回头你给我打电话,我细细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