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屯田(2 / 2)

穿越发财记 风飞凤 1069 字 2021-02-24

那么,他们很可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

一百八十个年轻人,都忍不住露出顾盼自雄,纵横辟阖,一副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英雄气势。

还有四百五十人,开始文化课学习,前三个月,就是数学和一些自然常识,比如天气预测,地理知识等。

学习结束,考试及格的,根据个人爱好,分配去学习会计、审计,这是准备进入户部或者进入检察院,将来做巡按御史,督查全国各地的政务、军务。

考试不及格,给一个月时间再学习,还不及格的,就去学农,学习红薯育苗、土豆栽种、木薯种植等。

眼下,还没有木薯,那就学习种植山药,主要在河南推广。

最后还有三十人,乃是数学考试成绩比较好,性格又比较木讷,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人,他们就是天生的科研工作者。

镜子不知怎么弄来了一些八十年代的数理化课本,张嫣删删减减,然后让人翻印出来,发给这些人。

这些旧教材,虽然不如后世的教材注重实验,但书上将实验过程和结论,讲解地非常清楚,照着书做,很多人都能学会。

这些进士,哪怕副榜进士,那也是全国前几百名的人,学习能力还是非常棒的,张嫣不怕他们不会。

自学,讨论,反正没人教,学习三个月,考试,发榜公布还不算,成绩好的,发奖金,发肉票,不好的,那就看别人吃肉,自己喝汤吧。

激励机制促使大家努力学习,拼命学习。

春天时,镜子把那一仓库的土豆,都运到了陕北,张嫣将铜镜教自己的育苗、种植办法,编写成教材,让身边几个机灵的小太监学会了,派去陕北当教员。

所有种植土豆的,都是洪承畴部队的老弱以及流寇俘虏,张嫣给洪承畴下了死命令,这些土豆,就是他的部队半年口粮,若是种不好,那就饿着。

士兵若是饿着了,洪承畴就罢官去职,回老家打鱼去。

洪承畴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他知道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而且,这点小事,他也完全能办好,只要他想干。

懿安皇后忽然把他提拔上来,洪承畴的心里是感动的,他也曾因为皇后是女人,有过思想斗争,后来,看到京城里的那些大佬,一个个的留下来,他也释然了——自己一个小毛毛虫,还有什么可闹的?

陕北乃是黄河流域,洪承畴按照懿安皇后给的图纸,建了十几座大型水车,然后修了灌渠,至少能浇几万亩的土地。

这些地上的农民,多数都被流寇卷走,少数的地主,也逃跑了,他将这些土地分给麾下的士兵,让他们监督俘虏种地。

土豆谁都没见过,也没种过,包括教他们的小太监,大家心里都是忐忑的。

还好,铜镜是在山西某地弄到的土豆种子,那里和陕北的气候非常相似,这些土地耐寒耐旱,在陕北长得还不错。

这年夏天,竟然还有一场像样的雨水,土豆苗长得郁郁葱葱,一眼望过去,大地就像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充满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