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七星(1 / 2)

象棋 卡卡西大人 2155 字 2021-02-16

第八百一十七章象棋七星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万物从整体系统上是四个层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规律内涵由简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层次上,万事万物包含了二个基本层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下者,时空分离,万物万事以空间分别、依时间展开;形而上者,万事万物有气化内景,从太极五行时空相联系。象者,形而上之内景也,为形而下一切形式、变化之肇端。

七星聚会是清代起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四大江湖名局之首,清代出版的著名棋谱几乎都刊有此局,只是局名略有差异。在象棋排局中,七星聚会影响大,流传广,并被誉为棋局之王的七星聚会,亦名七星同庆、七星拱斗七星曜彩,这局棋的棋图由红黑双方各七子组成,结局时又多以双方合计七子组成,所以又有七星、七星棋、江湖七星、大七星等名称。

七星,可有三种解释南方朱鸟七宿中第四宿有七星之名。如《礼月令》之月,日在胄,昏七星中。二、北斗七星。如《史记。天官书》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三、此局棋,双方各有七只棋子,寓意当指北斗七星为是。

大型著名古局七星聚会的红方一路边兵有两种摆法是红兵在一四位,如《心武残编》、《蕉窗逸品》中的便是,另一种是红兵在一五位,如《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象棋谱》中的便是,两种摆法在着法方面并无多大差异,只是前一种摆法的图势略为美观一点,着法也稍微复杂一点,民间棋局都是这样子摆的。

七星聚会构思精巧,陷阱四伏。乍一看,红方似有胜机,棋摊前的初生牛犊常因求胜心切,误中设局人的圈套,故江湖艺人多以此局为谋生的法宝。

七星聚会的图势美观严谨,着法深奥精妙,变化繁复多端,引人入胜,是一则车卒大斗车兵的高深排局,所以深得江湖艺人的青睐,并成为其谋生的法宝。研究这局棋,可以提高人们对车兵残棋的攻防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技巧。

此局名闻中外棋坛,民国初期,来中国弈访的国际象棋家丹麦人葛林瑞爱好上中国象棋,颇感此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故参用国际象棋的型式和记录方法,罗列各类正劣变着达300多种,译成英文,于1916年在上海出版,并将这局棋译成英文单行本,介绍到国外。从而使此局的影响扩展到西方。

七星古局,各棋谱均有收录。由于着法编排古老,阅读不便,故而人民体育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由杨官璘等编著的《中国象棋谱》第三集在收入此局时,重新改编了着法,起了很好的进步作用。惜乎仍未能尽善尽美,历年来,各棋刊均有棋艺讨论意见提出。有关这局棋的所有文章中,最为全面完善的则是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由丁章照、杨明忠、陈建国编著的《象棋流行排局精选》,书中约有四万字介绍此局。笔者在整理此局时,以《中国象棋谱》第三集所编的此局着法为主体,参照各棋刊的讨论意见及棋友们和愚见之新发现,以新编着法整理之,以期能有日趋完善之效焉。

考虑到七星聚会这一优秀的排局作品在海内外的影响,我国首次举办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时,亦因此而将杯

赛命名为七星杯。

柳大华,中国象棋名手、象棋特级大师。武汉黄陂人,1950年出生。十岁开始学棋,擅长中局搏杀,招法凶狠,有东方电脑和棋王之称。1980年从胡荣华手中夺过了全国象棋冠军,终止了胡荣华十连霸的势头,1995年在北京创下了1对19人的蒙目棋最高纪录。1974年开始参加全国比赛,1978年获全国第三名,1979年获全国亚军,1980年获全国冠军,1981年蝉联全国冠军,两次获五羊杯冠军,1988年获七星杯国际邀请赛冠军,是第一、二、五、八、九届亚洲杯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获得1991年、1993年、1997年三届银荔杯冠军。

2006年8月9日上午,浪潮杯首届中国象棋人机大战热身赛,即柳大华盲棋表演赛一对五的比赛,最终落下了最后一粒子,柳大华以三胜一平一负的成绩同时战胜了25名网络业余选手。比赛中,柳大华镇定自若,背对着棋盘和选手们,细心聆听裁判报出的各组走棋,他稍加思索后报出对每盘棋每一回合的应对招数。整个盲棋表演赛过程中,双方落子节奏似乎超出人们在赛前的想象,很快一组业余选手就败下阵来。柳大师始终面对观众,表情并不丰富,但显得信心十足。赛后,大师表示对比赛结果非常满意,他说,这个结果比我自己赛前的预测还要好,毕竟一人对阵五组,对精力消耗会很大。有意思的是,柳大华在赛后认出25名挑战者中,除了一些网络象棋爱好者以外,确实有一些国内中象棋的高手,甚至是他自己认识的朋友。

在中国,盲棋有四大高手,柳大华被称为四大盲棋之首。不过随着岁数日益增大,已经很少下盲棋了。

柳大华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拉扯四个孩子,日子过的很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