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虽然无能,但是不代表就没有能人了,你们别忘了孙坚的勇武。”
“可孙坚已经身死。”
“孙坚是死了,不代表他儿子不行,孙策也是勇武之人,再加上孙坚留下的人马,关键还是袁术的无能,你们看着吧,就在这两年,他孙策就能取袁术而代之。”
荀彧等人看着刘和自信的样子,不由得想到刘和如今也才二十岁,即将取冀州,而孙策也是二十左右,刘和相信他能取扬州,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神交。
荀彧等人道:“那主君以为何人能取关中和益州。”
刘和看着荀彧等人一笑道:“这就要看诸位的了。”
荀彧等人思索了会若有所悟,也就没再追问,而刘和修幽冀两州运河的事也定下来了,反正即将到来的难民至少有几十万,不缺劳动力,苦点总比饿死强。
之后刘和就传令华歆开始在冀州布设赈济棚,早做准备,同时开始了兵力的调动。
他令杜畿与鲜于银从蓟城领一万士卒前往中山国,汇合鲜于辅后共三万士卒。以杜畿为首,鲜于辅、鲜于银为辅。
此时刘和的兵力布置为,杜畿、鲜于辅领一万骑兵,一万步卒屯中山国汉昌,鲜于银领一万士卒屯中山郡治卢奴。
阎柔、田丰领两万草原骑兵屯河间弓高。
太史慈、审配虎贲军八千骑兵,一万两千部族驻守平原不动。
田豫领三万士卒屯上谷、代郡渔阳长城一线。
许定领一万五千步卒驻守平原,五千步卒驻守高唐。
还有河间郡治乐城有齐周领五千步卒守卫。
蓟城王门领二万士卒,许褚领五千虎贲。
刘和明面上有大军十五万,另外各郡县、城塞、关隘大约还有十五万士卒,看起来有三十万之多,但大部分他都动不了。
毕竟刘和麾下九个半郡,八十多个城池,又地处边境,城池守军不能省,不像其他势力除了郡治各个县城基本没有守兵,也不需要守军,刘和这边主要防的是草原各部,像平原渤海的其他城池都是没有兵力的。
要不然曹操是怎么被抄了老家的,他还凭什么拿回兖州,要是所有城池都安排兵力,那全国一千多座城池至少有一百至三百万的兵力了,谁有那能力统一天下。
刘和也就是吃了地域的亏,分了大部分兵力用来防御了,他一次能动用的兵力不过七八万,不过也比袁绍好多了,袁绍现在能动用的只有四万多的兵力。
不是袁绍不想招募更多的士卒,以他麾下将近两百万的人口,要是爆兵的话大概能招募二十万士卒,但是他在冀州到现在屁股都没坐稳,开始和公孙瓒打,公孙瓒被刘和杀了,他又和黑山军打,这好不容易歇了,又爆发旱灾和蝗灾了,而且他和刘和一样在太行一线以及邺城周边的城池也要布兵。
曹操也是一样,至从收降青州百万黄巾招募了十万士卒后。他的兵力一直就没见涨,陶谦、刘备、吕布一直在给他添乱,一直到官渡之战都凑不齐十万士卒和袁绍打。
虽然说天下诸侯都差不多,但刘和还是感觉兵力有点捉襟见肘,他是想平推天下的人,而不是要一个打残了的天下,他都想继续招募士卒了,但那样压力就太大了。
也幸好刘和搞出了冬小麦来,要不然这么爆兵,百姓要苦不堪言了,天下诸侯就没有哪一个麾下有刘和这么多士卒的。
不过刘和也就在幽冀并三州可以这么种植,黄河以南地区基本都是种植的水稻,一年两熟,冬天种植小麦的时间就不够了。
虽然这时候水稻亩产没有粟高,但两季加一起却比粟要高不少,这也是三国能打那么多年的原因之一。
至于为什么这时候各地都没有什么余粮,并不是粮食产量不足,要知道这时候的人九成都在种田,就算亩产不像后世动不动就上千斤。
也要知道汉朝的耕地面积有三千万公顷,也就是平均每人九亩田地,在这个引用了灌溉理念的时代,亩产大约在三点五石,也就是一年每人产粮三十一点五石,约合现代的一千六百斤。
要知道现代每人可支配的粮食平均为每年零点五吨,汉朝甚至比现代人可支配粮食还要多,而且看清朝末期人口大约四亿,耕地面积和亩产比汉朝大约提升了五成,按道理他只能养活一亿人口。
所以说粮食并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天灾,还有繁重的徭役制度,汉朝徭役讲究每四年要服役一年,这一年就等于没有粮食产出或产出少。
而最重要的也就是历朝历代都有的问题,从汉朝的士卒阶层到隋唐的门阀,再到后期的贪官地主,他们占据了太多的资源,每一个时代的兴盛期都会有土地改革和重新分配,而每一个时代的落幕,也都有着土地被大量兼并的,地主士绅手握大量土地,而百姓无田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