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局 势 变 换(1 / 2)

汉末称雄 枝愧 1514 字 2021-02-16

这一年是初平三年,年后很快所有人都投入了正规的工作中,刘和新募的一万七千士卒也来报道了,刘和全部扔给了太史慈,并给其分配了五千战马,在士卒中挑选兵马娴熟者训练成骑兵,另挑选三千士卒训练为弩兵。其他一万两千士卒就由太史慈根据需要自由训练。

这些士兵都是体格健壮者,搁后世的说法就是那种一个人可以打两三个普通人的那种,刘和相信等到训练成型后,那战斗力一定爆表,不会比曹操的虎豹骑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初平三年一年刘和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怎么说也是穿越过来的,不能什么都不做全靠天意吧,不过他也只是做了两个实验,其一是让荀彧划了一百亩的农田,在全幽州挑选优质小麦进行冬小麦的试种。

在东汉末年,北方农作物基本还是保持一年一种的状态,不管是小麦、大豆、粟还是麻都是一年一种,而南方水稻虽然一年两种,但产出远不如粟,在北方就更没人种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麦这时候人在北方还好点,知道做成饼吃,在南方却不知道怎么吃,都是和小米一样直接煮饭吃,口感粗糙,难以下咽。

历史传闻袁术临死前没什么吃的,他的下人就煮麦饭给他吃,结果自己把自己气死了。

由此可见小麦这时候有多不受欢迎,民间种植的少,更何况种植冬小麦了。

这也是导致这时代粮食不够的原因之一,但就是这种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在汉朝时期还可以保证能三年积一年,就是种植三年可以有一年多余的粮食出来,可见汉末说粮食不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产出不够,而是天灾以及徭役严重以外,还有世家大族囤积物资也太多。

要知道民间饥荒,世家大族却还能养数千乃至万人的仆从佃客,可见这些家族占了多少资源。世家大族刘和现在拿他们没办法,也不敢得罪太狠,这些只能留待以后再算。

现在刘和能想的就是开源,发展后世轮作的方法,实行一年两种,再不济两年三种,就算产量差点,至少也能多收一半的粮食吧,这样刘和就可以养更多的人口和军队了。

第二个是刘和也在试行家猪的养殖,汉代的养殖太过粗糙,不论鸡鸭鹅还是猪牛羊基本靠散养,但汉代猪的阉割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这就造就了刘和推行家猪养殖和食用的可行性。

刘和在全幽州才找到两个会给猪阉割的人,可见汉朝养猪的特别是会养猪的是多么的少,这也是为什么汉朝直到后世唐朝炒菜都没发展的一个原因,要知道周礼中就有炒菜的记载了,而一千年都没大的发展,是普通民众不知道炒菜好吃吗?而能制约一个事物发展的主要就是技术和原材料。

汉朝的冶铁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冶钢技术都有了,只是不成熟而已。汉朝还能缺炒菜的锅吗?虽不至于全民都有,但也不至于全用不起吧。

所以阻止炒菜发展的就是油,这时候民间植物油基本用来作为灯油了,还舍不得用,动物脂肪油只有贵族阶层才能用的起的。

而芝麻才传进来多少年,也是贵族才用的起的。至于后世推崇的大豆油,这年代吃都吃不饱,还拿大豆去榨油?闲不够饿,死的不够快啊。

所以刘和准备推行养猪,这样家家户户虽然肉还是难得吃上,但至少有猪油能用了啊,而随着粮食的轮作推行,也不至于养不起猪了。

有了多余的粮食,人也不用吃米糠麦屑了,可以用来养猪养鸡鸭鹅了。良性循环才能发展,日子才能过的好,日子好了刘和才能吸引流民和人才,人多了还怕其他诸侯攻打?刘和答应,麾下的民众也不答应啊。

不过这都是后话,一切还在刘和的实验阶段,等成熟后才会推广,不过保密还是要的,要不然其他诸侯一下学去了他还玩个屁啊,其他诸侯如果粮草充足,刘和估计以他们的尿性能把人全耗死,这可不是刘和想要的。

这一年刘和虽然什么也没干,但天下诸侯却是动作非常积极,首先就是公孙瓒与袁绍之战,持续了一年多了,双方互有胜负,明面上还是公孙瓒胜算占据大一点。

首先是年初,发生了后世有名的界桥之战,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损失惨重,严纲被杀,麹义的弩兵以及以少胜多名满天下,其弩兵在后世还得了个先登死士的称号。

但此战并没有伤及公孙瓒的元气,只是损失了精锐的白马义从几千人而已,公孙瓒在界桥失利后不服气,又派兵攻袁绍,双方在龙凑发起大战,公孙瓒又损失数千人马败北回了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