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郑 玄(1 / 2)

汉末称雄 枝愧 1525 字 2021-02-16

刘和又去找荀彧、田丰、审配三人问他们知不知道天下知名的大儒有哪些没出仕的,都在什么地方。

可惜刘和收获不大,只知道大儒郑玄在徐州,还有荆州的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这三位可以说在后世家喻户晓,毕竟诸葛亮、庞统、徐庶都和他们有关系,还有在辽东避祸的邴原、管宁,这两位和华歆并称一龙,相交友善。

荆州那三位不要想了,和荆州士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郑玄、邴原、管宁三人有点可能,于是刘和又召来了他的贴身家仆刘安、张图,这两位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了。

他命刘安、张图带人去辽东请邴原、管宁。并让二人告诉他们,刘和召他们来不是为了当官,而是因为他要推行儒家教化,需要他们的才能来专研及传播儒家经典。

这三人中的重点是郑玄,据刘和了解后发现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人啊,刘和也知道汉朝的五经和后世的五经是不一样的,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春秋和礼,汉朝是公羊和谷梁春秋,而后世是左氏春秋,现在的礼是仪礼,后世的是周礼,这两样都传在郑玄手里。

而且他对古文版的诗、书、易都有注解,并重新编纂了诗经,称为毛诗,他又通九章算术、天文历法以及律令,据说这时候在徐州隐居注解孝经。

这是什么,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啊,太优秀了,要不是没有自己的学说那就是孔子级别的了,不过现在也是和开创儒家千年局面的董仲舒一个级别的了。

他不得不亲自去请,就算冒点风险也是值得的,何况这时候是最好的时机,天下诸侯不会太跳,幽州也没什么需要他忙的。

于是他带上鲜于辅再带二十几个游侠儿直接南下奔徐州去了,这可比当初刘和慢慢悠悠的回幽州快多了,但是也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到达徐州的州治郯城。

这一路还算太平,毕竟去年刚爆发过黄巾,现在全被镇压下去了,刘和到郯城后打听郑玄的住处不要太方便,毕竟郑玄的名头太大,而且来的时候还是陶谦亲自接见的。

刘和在郯城询问后才得知郑玄不在这里,而是定居在泰山郡的南武城,于是又回头花了两天半的时间跑到南武城,从当地居民得知郑玄住在南城山上栖迟岩下。

刘和一行休息了一日,第二天他令鲜于辅等人在客栈休息,自己换上儒袍,带上礼物只身一人前往栖迟岩拜见郑玄。刘和上山途中也遇到不少人,这些人有当地百姓来感谢郑玄的,也有前来拜师的。

刘和行在他们之中也不显突兀,到得郑玄住处,刘和呈上名帖,就等待了起来,郑玄也不是谁说见就见的,每天来这么多人他都亲自接见那还怎么做学问。

但刘和身份在那里,他不怕郑玄不见他,果不其然,刘和还没等一刻钟,就有一青年前来迎接他进去,刘和一问才知道这是郑玄的儿子郑益恩。

刘和进入室内后,就有一老者上山迎道:“老夫郑玄,没成想侍中前来,未能远迎,还望赎罪。”

刘和行了一礼到:“郑师不必客气,是学生冒昧前来打扰,唐突了郑师才是。”

郑玄引刘和入座后道:“不知侍中前来为何事?”

刘和道:“郑师也知如今天下战乱,礼乐崩坏,我心甚至痛,欲请郑师出山。”

郑玄道:“还望侍中明见,不是我不愿,实是我已垂垂老矣,有心无力了。”

也不出刘和预料,这天下还没出仕的哪个能这么简单的就和他走了,还是要拿杀手锏出来。于是道:“郑师也不必妄自菲薄,我观郑师老当益壮,再忙碌几十年都没问题。”

刘和见郑玄要开口拒绝,连忙道:“郑师别急着做决定,听学生说完不迟。”

“你说。”郑玄心说你说你的我自不应便是。

刘和道:“经始皇焚书坑儒,项羽于咸阳焚藏书楼,董卓焚长安,我儒家经典多有遗失,而如今天下乱象渐起,我怕再出现焚书事件导致儒家经典失传。郑师可愿见此场景。”

“我自是不愿。”

“如今郑师蜗居于此,注解经文,但若有一天失传,郑师可愿。”

“不愿。”

“我现在有一策,可保先生经文注解不失。”刘和说完不再说话,他不急,急的自然就是别人。

郑玄正等下文呢,见此只得说道:“侍中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