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郎和柳志勇回到家的时候,柳萌萌正在擀着皮和罗金枝聊天,罗金枝熟练地包着包饺子。
见到杨三郎,二人同时站起来,笑着招呼杨三郎进屋喝水。
“萌萌回来啦。”杨三郎笑着和柳萌萌打个招呼,看见面板上不规则的饺子皮,又对罗金枝说道:“嫂子要我擀皮不?”
“不用,不用,你快进屋喝口水暖和暖和!”罗金枝摆摆满是面粉的手,有点尴尬地笑着说道:“没事,萌萌会擀。”
柳志勇和杨三郎走到东屋,去衣架上的外套里掏出一沓钱来,数出五张,一定要塞给杨三郎。
杨三郎笑着推辞,说道:“你要是非给我,饺子我就不吃了,浴桶也不用你做了啊!”
罗金枝和柳萌萌一听杨三郎要不吃饺子了,虽然不知道什么情况,却也连忙劝柳志勇道:“你们有啥事吃完饺子再说嘛!”
柳志勇见还钱无望,只好把钱又放回衣兜,和杨三郎喝口水,说道:“走,去看看那几块桃木料。”
杨三郎又喝一口水,放下杯子,起身跟着柳志勇就往西厢房走。
“这俩人,连口水都喝不完!”罗金枝看着两个人的背影,笑着对柳萌萌打趣道。
柳萌萌听杨三郎说到饺子皮,也知道自己擀的不圆,红着脸努力把面团擀成圆形。
罗金枝看着萌萌的动作,温柔地说道:“没事,我包的时候注意点就行,这么多年你也没怎么擀过皮儿,慢慢来,别着急。”
杨三郎和柳志勇走到西厢房,柳志勇拉开灯,指着立在南墙架子边的几块长短宽窄不一的木板说道:“家里就这几块了,明天再去地里看看。”
杨三郎蹲下,挨着查看一番,挑出一块长一米多、宽十厘米左右、厚约四厘米,切割规整的桃木来,拿在灯下,看看没有开裂,便问柳志勇道:“这块木头做把桃木剑是不是够用?”
“这个好像没有固定的尺寸规格,要么就是随材取形,要么就是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取形,你挑的这块好像是块木心料,反正还有一个桃树林的木材,你想自己做,先拿着练个手也挺好。”柳志勇仔细端详着杨三郎手里的料,又去看看剩下的几块木料,指着其中比较厚实的料子说道:“这几块你还可以做个桃木斧什么的,你看见的这些桃木我都鞣制过了,你要是爱捣鼓,就先拿着练练手。”
杨三郎越看手里的料子越发爱不释手,握着一端在空中左右晃晃,便想立刻把它变成木剑。
“有手锯么?”杨三郎眯起一只眼睛,打量着木材,问道。
“手锯切不好会切歪,有刨床,会用么?”柳志勇看看杨三郎的架势,真有几分木匠的样子。
“刨床能用不?”杨三郎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拿着握着木料往外走,急切地问道。
“能用!我给你装起来,你先去画个大概形状出来。”柳志勇从门后拿出一把一米半的木尺,递给杨三郎,说道:“东屋电视柜上有铅笔。”
杨三郎看看桃木的纹理,基本确定就是木心料,年轮纹路中间较宽,向两边逐渐紧密,整体木料紧实坠手,颜色已经发暗,看着应该有些年头。
这要是做成一把桃木剑,一定会十分趁手!
杨三郎拿着木尺和桃木,一脸高兴地走进东屋找到铅笔,便伏在茶几的空位置上,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桃木上研究起宝剑的形状来。
杨三郎大概记得自己送给孙晓伟儿子的那把桃木剑的形状,但是不太喜欢它的剑格,因为是另外一块桃木做上去的,他想给自己做一把一体成型的。
整块木材长110厘米,杨三郎顺着木纹的方向,算上预留锯路,量出55厘米的宽度、75厘米做剑身,从稍微宽些的部位一端向上留出3厘米做剑首,又往上画出15厘米的剑茎,又往上4厘米做剑格,沿着纹路把稍微紧一些的部位画成剑锋。
画完拿在手中,杨三郎已经觉得自己此刻正握着一把崭新的桃木剑了。
柳志勇已经把台刨安装好,在院子里叫杨三郎出去。
杨三郎握着桃木,大步朝外走,罗金枝和柳萌萌见状掩嘴笑道:“瞅瞅,跟拣着啥宝贝一样!”
杨三郎朝二人笑笑,赶紧走到柳志勇旁边,拿着木头在刨床边比划起来。
“先切长的,短的微调。”柳志勇见杨三郎的几下比划,不像是没摸过刨床的人,便在旁边指挥起来。
柳志勇见杨三郎比量着木材调好导板的位置,朝杨三郎挥挥手,待杨三郎退后,才按下开关。
电锯飞速旋转起来,杨三郎小心地把桃木按到刨床上,沿着自己画的形状,缓慢推送。
柳志勇在旁边仔细看着杨三郎的动作,既谨慎,又稳重,不住地点着头,还没等发出赞叹,杨三郎已经切完了。
杨三郎朝柳志勇摆摆手,柳志勇见杨三郎已经在端详木剑的初形,便把台刨关上,凑过去问道:“还做别的不?”
“一会儿再说。”杨三郎看见剑格的位置有点被锯吃到,歪头问道:“手锯在哪?”
“东厢房,进屋右手墙上挂着,你看看要用哪个。”柳志勇看看木剑的整体形状,对杨三郎夸赞道:“你这看着明显不是新手啊!在哪里学过木匠活儿啊?”
“见别人做过,第一次上手。”杨三郎从耳朵上取下铅笔,在剑格被锯吃掉的位置对面稍微靠下的地方画个点,索性把剑格做成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