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以明朝嘉靖年间辽东分守道张邦土所书“医闾佳胜”四字最为醒目。每字16米见方,颜体楷书。
随后,导游引领人们沿着石阶往棚内走。里面还有内容呢。迎面为一精美小阁,额书“思岩”二字。阁依岩立柱,就山成屋,天人合一,构思奇巧。
阁内因供18尊彩色罗汉造像,张导就说这是被人们称为18罗汉堂。军威看那18位彩色的罗汉,栩栩如生的样子,身上飘出一阵油漆的味道来。
心想,大概是刚刚油漆过吧。看了18罗汉堂,导游将人们带着往回折返,竟然会回到了刚刚进入石棚的一侧。
就见上面有泉水从棚顶前沿滴流而下,落到石棚下边石雕的盆里,叮咚作响,清水跃波溅珠,盈盈外溢。
“同学们,这就是‘圣水盆’。原为金代雕凿,民国期间丢失,后用花岗岩雕制而成,清乾隆皇帝到闾山巡游揽胜时,
“见这一不寻常景致封之为‘圣水盆’,并由梦而感写下一首七言绝句:‘垂崖迸水落丝丝,冬不凝冰事匪奇,应为仙家修养法,将临玉女洗头时。’”
听了导游熟练的背诵了这首古诗,军威不由地想起了刚刚进山门时那个玉女洗头的雕塑。
心想,世上的山山水水,只要与皇帝联系上,就有了几分灵气。这是不是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呢?
看了这些,军威觉得大石棚的人文内容应该是差不多了,正要疲倦的想坐下歇息一下,哪知道导游见他这样子就批评说:“这就累了?重要的东西还没看呢!”
“重要的东西?”军威不由地疑惑,心想,刚才看了那么多人文景点了,还能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可看?
“还有个胡仙堂,你没有看呢。”导游提醒他。
“狐仙?这儿也有狐仙?”军威以为是什么封建迷信的东西。
“不是狐狸大仙,是姓胡的大仙。”导游笑着纠正了他,军威就随着人们又往里面的一侧走。
一处山洞出现了,看到门口上方悬写了“有求必应”四个大字,军威就想到了花钱求神拜佛那一套,心想,这儿,不会是骗钱的地方吧?
往里面看,有大仙的塑像,有香案、祭拜的台子,颇有点庐山仙人洞的风貌。但是,军威看到脚下的水泥石阶,
看到那些用钢筋焊接的桌椅板凳,上面铺了一层木板,木板上面蒙了层布料遮盖,就看出其中的做假来。
不过,导游一番讲解之后,人们顿时对这儿的神仙恭敬起来,
“胡仙堂原为一天然古洞,在洞中有一张仙人床,传说有位仙人曾在此居住。据《封神榜》所传,在民间有三位成仙得道的狐仙,他们是亲哥仨,分别是大爷、二爷、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