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回说:她在水里呆的够呛,救上来之后也落下些疾病,再加上之后被人构陷,没再多活几年,那几年朕又把心思全放在政务上,本就对荣昭仪不甚关心,她被人构陷,朕更是像忘记了有她和她的孩子一样。
其实朕也是出于私心,朕恨她落水,恨她被你母妃救上来,恨死的那个人不是她。
皇帝说完,也就释然了。
所以三哥才这样恨您的吗?
皇帝点点头:朕将他送远,不忍心还是接回来了,可他太不争气,一点提拔的余地都没有。
皇帝又絮絮叨叨的对阮安歌说了许多关于庆安王的偏见,然而,阮安歌却打断他:父皇,三哥不是那样的人。
皇帝疑惑:什么?
您对三哥的母妃有偏见,连带着对这个孩子也有偏见,阮安歌说话的时候很是认真:父皇,您是不是从来都没有对三哥正眼看过?
您知道吗?三哥长儿臣几岁是不错,可三哥从前与儿臣们一同念书练字的时候,他的字是写的最好的,可那些老师眼里只有太子哥哥,就算三哥背书练字再快再好,也是不入眼的。
皇帝显然是愣住了,他就那样听着阮安歌说了不少他从前从来不知道的,关于庆安王的往事。
太子哥哥小时候其实很爱折腾,尤其还做过一些出格过分的事情,父皇您或许不知道。
比如?
太子哥哥他幼时因为觉得身边的仆人伺候的不好,就让他们学狗吃东西走路,还在课堂上说老师们讲得不好,问老师们肚子里是不是真的有墨水,再逼迫老师们将墨水饮下。
皇帝此刻的表情除了震惊,也就只剩下震惊了。阮安歌所说的事情他几乎是闻所未闻,尤其是关于那些个他亲自挑选出来陪伴皇子们念书的老师,居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怎么无人向自己汇报?这简直是有辱斯文啊!
父皇,儿臣并没有摸黑太子哥哥的意思,只是这是事实,三哥幼时相比于太子哥哥就懂事收敛很多。
阮安歌犹豫着,又说了一句:父皇,还有一事您不知。
说。皇帝觉得心累不已,好似这时他再说什么,都波澜不惊了。
十一妹来念书的时候年纪太小,常常哭哭啼啼的,儿臣与她年纪差不了几岁,尚且不懂得什么事聒噪,太子哥哥却懂的。
他险些因为嫌恶十一妹聒噪,要亲手刺死十一妹,是三哥活生生抵了他一剑,救下十一妹的。
可奈何那个时候,庆安王只是众人眼里,皇帝最不喜欢的孩子,他被太子捅了一剑,深入腹中,奄奄一息了,纵然是为了救年幼的妹妹,只要皇帝不闻不问,大家也就当他是自己捅了自己一剑,闹着玩呢。
三哥是险些死了的,父皇可记得?那时候你还怪他,不用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