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移动互联网的8种姿势(1 / 2)

拥抱移动互联网的8种姿势

过去近20年里,企业遭遇了两次大浪潮:一是20世纪之交兴起的互联网大潮,二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时代大潮。在笔者辅导的众多企业家中,他们面对移动互联时代的风起云涌,感到既恐惧又期盼:一方面担心自己现有的业务模式会被新兴竞争对手颠覆,另一方面期盼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助力企业更上一层楼。

本书详述了10家企业面对移动互联网颠覆创新的举措,在此,笔者想总结一下领导者“拥抱移动互联网的8种姿势”,以提纲挈领地归纳出一些掌握新契机的新方法。

组建能构想未来的核心团队

单靠一个人有好的想法完全不够,还需要几个核心团队成员一起构想和配合,激发面向未来的想象力。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已万事俱备,只欠企业高管的想象力,重新思考和构建端到端的客户体验。

苹果的乔布斯、微信的张小龙、亚马逊的贝佐斯、网飞的哈斯廷斯、特斯拉的马斯克、滴滴出行的程维等,他们能够从用户角度在通信、购物、娱乐、运输、出行等领域构建全新的体验。世界还需要很多这样的领导者,这和受过什么教育没关系,和是否受过正规教育也没关系。

要知道,重新出发想象整个行业,等于要回到一张白纸的状态,打破原有的框架,重新思考用户的痛点。笔者发现,很多领导者的灵感源于跨界学习,看似不相关的行业,却激发了其对于未来的构想。

比如,小米崛起之初,九阳董事长王旭宁就注意到了它如火如荼的粉丝经济。虽说一个是消费电子领域,一个是小家电领域,但王旭宁仍然感到小米有许多新玩法值得借鉴和吸收。再比如,e袋洗的张荣耀,也想到将近年很火的“共享经济”融入自己的商业模式,打造属地化就业,运用社会剩余劳动力取代自建物流。

定义端到端的用户体验

与团队头脑风暴时候,核心是需要更多地观察和了解最终用户,识别痛点,再使用移动互联技术创新优化。不管是b2b(商对商)还是b2c企业,企业核心团队可以遵从以下步骤和思路重新定义端到端的用户体验(见图7-1)。

图7-1如何定义端到端的用户体验

品友互动是典型的重构端到端体验的一家技术公司。在原先的传统广告行业里,多以横幅广告的形式在互联网上打广告,千人一面。但是引入大数据的计算分析技术之后,就能做精准推送,千人千面,让互联网广告变得聪明起来。新通联的“一站式服务”既是行业里的创新,也构成了其自身的竞争壁垒。从一个只提供包材的低端供应商,到完整的提供一整套用户包装的解决方案。对于客户来说,他们能从新通联这里不仅仅买到包材,还能买到一整套解决方案,甚至新通联在设计包材时会考虑物品及其特点,在同一个集装箱的固定容量下为用户实现更大的装箱量,同时保障物品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明确新的商业模式

解决用户痛点之后,高管要思考未来如何赢利。苹果靠智能终端赚了非常多的钱,这明显与小米的低价手机模式不一样。网飞与国内众多视频公司的商业模式也不一样,依靠的是会员收费模式而不是广告。公司ceo必须明确未来的赢利模式,是靠卖产品、服务、广告、交易佣金、增值服务,还是金融……

招募顶级人才

商业模式确定后,你需要顶级的人才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化改造、传感器、处理器、软件、算法和云端支持,或者提供创意等。刚开始你只需要两三个人,如优步核心技术团队有3人、脸谱网3人、谷歌3人、微软2人、苹果2人。随着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所需要的顶级人才会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帮助企业招募最好的核心人才是ceo必须做的工作。这些年轻的顶级人才必须直接向ceo汇报,不能向其他人(如部门负责人)汇报。他们的行为很可能不同常人,他们会挑战企业现状,很多资深的同事对这些年轻人心怀不满,ceo要保护他们,这是领导者的工作。

耀客创始人吕超认为,极致的少量精品电视剧,风险反而是最低的。为了拍出极致的好剧,耀客想尽办法寻找顶尖编剧人才,并且跟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联盟关系,知名编剧可以以工作室的形式与耀客合作,互惠互利。在对待这些顶级编剧的态度上,吕超提出了“和精英人才谈恋爱”的用人哲学,可谓请人可以用真金,留人则要用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