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吃过!我都满怀着感恩的心情吃过!你跟我说不洁?
“吃饭。”大名头都不抬,“愿意怎么吃就怎么吃,吃饱肚子就算赢,不浪费粮食就行。”
大家都闷头吃起来,斑内心的愤怒之火被浇灭了,而一种怪异感从灰烬处升起。奇怪,这不像是他印象中一个大名会讲出来的话。
他悄悄抬起头,那个身份尊贵的人正夹起一粒白米举到眼前端详,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下一瞬间,斑发现他其实是借着动作的掩饰看向自己。
“写下来。”他用动作示意道。
晚上光线昏暗,我不想被灯油熏成近视眼,便放下书卷来到廊下活动身体。正是在长个头儿长身子骨的年纪,为了不长成个五短身材,我要求厨房由一天两餐改为一天三餐。
庭下盛放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
br>
斑给了我一条情报,虽然我已经当面赦免了那个唱歌女仆的罪,甚至给了她一点钱款,小姓众最终还是背着我将她驱逐出了府,冬天临近,也不知她能不能找到工作和住处。
“如果您希望的话,我们可以为您寻找她。”斑的提议简直理想化到让我难以置信。
不行,我到现在都没有派忍者在府外执行任务,因为敌在暗我在明,你们的战力就是我手里唯一的牌,是出奇不意攻其不备的利器,不能用在这种事情上。
我将手在花边放了一会儿,最终没有抚摸它。那花瓣看起来十分柔软,我还是不要横加干扰,静静欣赏就好。
没人来找我开宴会,我又没有什么后宫可去,所以依旧按习惯来到了母亲处。
入秋以来天气转凉,她沉疴日久,十分畏寒,早早披起冬装倚在榻上。见到我来,她轻轻推开了荣贞院端着的药碗。
我低头行礼,撇见碗内浓黑的药汤,耳边响起汉方医和千手医忍一模一样的结论:“膏肓之疾,治不好。”
“今天学了什么?”母亲喘了口气后问道。
“《中庸》上半册。”
“呵,”她冷笑了一声,扯住胸前衣襟咳嗽,“四书五经……先学中庸……”
荣贞院担忧地想要扶住她,她却婉拒:“你忙前忙后照顾我,太疲累了,还是先回去休息吧。”
“您言重了。”荣贞院温顺地告退,我向她致谢,顺势接过药碗。
母亲将药夺过一饮而尽,捏着我的肩膀目光如炬:“那么你学会中庸了吗?”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你就这么喜欢白乐天?所以你要做君子,一辈子锁在这座城里?以你现在的实力,如果不去争不去抢,那最终必然会失去一切!”她眼中燃烧着火焰,几乎要烧伤我的皮肤。
“我学得不好,我以为这句话是母亲您所说的‘要等待合适时机’的意思。”我的肩膀好痛。忍。
久违的笑容终于出现在母亲脸上,就像一阵青烟,倏忽即逝。“这才对。还学会了什么?”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这也是《中庸》的条目,但却是山县不会为我讲解的内容。我直起上半身,平静地和她对视:“他们教我的,我会学,他们不教我的,我也会学。母亲,请相信我。”
她凝视我许久,幽幽叹道:“你父亲生前一直认为他的子嗣愚鲁刁顽,真应该让他看到你现在的样子。”
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因为我们父子一直难以相见这件事涉及到两代人之争。
“崇明院来了,”母亲的语气晦涩难懂,“她要见你。”
1两段都出自《中庸》(以我的水平原创不来)
第一段(原意):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第二段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修养自身,树立贤能,友爱亲族,尊重(警惕)大臣,体恤群臣,以人为本,招揽人才,优待远客,安抚诸侯。
修身近道而贵德。修身之道。
尊崇贤人就有人为你排忧解难。尊贤之道。
友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侍亲之道。
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则不迷茫。待臣之道。
体恤群臣,则就会招贤纳士。招贤之道。
以人为本,爱护百姓则(劝勉)自觉提升道德修养。仁道。
各界技术人才争相来投,则百业兴盛。强国之道。
善待远客,四方黎民就会归顺。待客之道。
心里存有诸侯国所以邦国无不敬畏。君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