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云英将摘回的瓜装上了牛车,又将摆摊的工具锅碗筷也放了上去。
孙氏和云英母女二人坐在前头,虽是挤了些,一家三口出门却是很欢快的。
孙氏每次出门,都会收拾得整洁利落,云英看着孙氏的侧颜,看到她优雅的气质,又忍不住感叹,她娘长得真是好看。
这么好看的孙氏怎么就落云家人手中成了童养媳,她的父母怎么舍得的?不过想到二叔的长相,云英便想起父亲的长相。
她家大哥和二哥都长相出众,想来她父亲也不会长得差吧?应该也长得极俊秀。
母子三人聊着天就入了城,街头挑担子的行人不少,多是往西市去。
车上的东西若在西市卖,恐怕卖不出好价钱,去西市的多是庄户,她何不去东市看看。
阳城最出名的酸汤鱼就在东市,那边的行人才有可能遇上富户。
她现在也没有前几日那么着急了,自是要卖一个好价钱才好。
不走西市的街头,没想东市的方向,道上挑担子的人少了,可马车却多了。
东市的鎏金酒楼进出的都是贵客,门外马车停的最多,云英家的牛车到了这儿,就看到了,云英立即决定在酒楼对面摆摊。
她的目标正是这间酒楼,要是能引起酒楼的掌柜注意,与对方做长久生意,那就太好了。
就算没有吸引到酒楼的掌柜,也会吸引这边的贵客,也会有机会的。
摊位展开,初始,未吸引过往的行人。
云英一家三口也不着急,先在一旁慢慢地熬着骨头汤,等骨头汤的香味传出来时,便有行人驻足,疑惑的问这是卖什么吃食。
云英拿出红薯粉条,说是新出来的阳城美食,味道非常不错,可以先尝后付钱,不好吃可以不用付钱。
哪有生意这么做的,这位穿长衫的读书人倒是好奇的一旁坐下了。
只有两张小桌子,数张板凳,一路带来,一辆牛车也装不下多少。
不过做这摆摊生意不是云英的最终目的。
她手法熟稔的将浸泡好的粉条在汤里滚几把,随后装入调好料汁的碗中,再加上一勺骨头汤,放上几片肉和酸菜花生米,这就端上了桌。
看着碗中的红油,还有这肉香的味道,那书生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正在吃着粉条的书生,很快云英又免费送上一小块西瓜,书生错愕。
有了一个客人,立即就来了第二个,有人是好奇这西瓜是什么,云英向来不吝啬,有客人来,她立即切上一小片给对方尝味道,还不收人家的钱。
很快小摊前,行人纷纷驻足,可惜只有两张桌,根本坐不下。
这红薯粉条汤味道太好,也是他们不曾吃过的味道,吃的人就更多了。
问粉条多少钱一碗,白锦算着一斤粉条三十文,一斤能出四五碗来,卖的是味道,于是说十二文一碗。
西瓜多少钱一斤倒也没有说,直接是六文一小片。
这些人穿的多是长衫,有的还是绸子衣,真不在乎这几十文钱的,随便去一趟酒楼,都是几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