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父子二人已经和好,王后便道,有桩事她自己一直拿不定主意,想请两人帮她拿个主意。
北狄国君与宇文骁欣然答应,询问王后受何事困扰。
王后立刻命人取来十几副画卷,画卷展开,上面画的都是面容秀美的妙龄少女。
王后与宇文骁说,他这个年纪,也该娶正妃了,这些画上的女子,都是她精挑细选出来,整个北狄最出色的女子。
王后叫宇文骁好好看看,有没有合眼的,若觉得只看画像不够,她便将人都召进宫来,让宇文骁当面挑选。
宇文骁看都没看那些画像一眼,只一脸无奈的同王后说,母后明知我的心意,又何必多此一举。
王后自然知道宇文骁的心意,知道儿子心里只有那个大夏女子。
就是为了那个女子,她的骁儿一直不肯娶正妻,勉强纳了两个侍妾,也不许侍妾为其诞育子嗣。
像她骁儿这个年纪的皇子,哪个不是妻妾成群,儿女满堂,而她的骁儿不仅没有正妃,膝下也无一子半女。
正因如此,外头流言漫天,还有人猜测,二王子宇文骁不能人道。
为破流言,王后曾想逼迫儿子娶位正妃回来,并诞下嫡子。
但作为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她不忍心让儿子痛苦,更不想儿子因此恨上她。
其实,王后不是没想过,请国君出面,向大夏皇帝讨了叶雪烛过来,送给宇文骁。
若非宇文骁没被寄予厚望,不是北狄国君选定的继承人,为了儿子高兴,王后早就这样做了。
但宇文骁是国君选中的储君,是北狄未来的国君,北狄百姓绝不可能接受一个异邦女子为后。
因此,这个念头一经冒出,就被王后扼杀了。
王后想着,无论她的骁儿再喜爱那个大夏女子,日子久了情也会淡,就算她的骁儿是个情种,得知那女子委身旁人,为旁人生儿育女,也就断了念想。
可她千算万算却没算到,本该身在千里之外大夏宫廷里的那个女子,竟然会出现在青芒草原上,再次出现在她的骁儿面前。
王后明白,他骁儿沉寂已久的心弦,又再次被那夏人女子拨动,骁儿只会对那夏人女子更加心动,是不可能主动放弃娶那夏人女子的念头了。
如此,她便只能狠下心肠,亲手斩断儿子这个念头,哪怕骁儿因此恨她。
至于要如何斩断,有两个办法。
一个办法就是,尽快让她的骁儿娶个正妃回来。
如王后所料,宇文骁断然拒绝了这件事。
而王后决心已定,并未因宇文骁的强烈反对而妥协。
不必宇文骁亲自挑选,王后精心替他挑选了一位,接着便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起婚事。
与此同时,王后还动用了第二个办法。
派人前往大夏,杀死叶雪烛。
王后心里清楚,娶了正妻,有了嫡子,也不能彻底断了儿子对叶雪烛的念想,甚至到叶雪烛嫁人生子,她的骁儿还是会一直惦念着这个女子。
只有叶雪烛从这世上消失,才能彻底斩断儿子的念想。
于是,她就这么做了。
王后本以为一切尽在她的掌控之中,可她千算万算却没算到,宇文骁会在大婚前逃跑。
王后原以为宇文骁不吵不闹,便是接受了她的安排。
她是万万没想到宇文骁竟然会逃婚。
为了王族颜面,宫里只能对外宣称二王子突染重病,不得已要延后原定的婚期。
事发之后,王后猜测,宇文骁一定是逃去大夏,找那个夏人女子去了,于是便派人一路追踪。
下令一定要将人找到,并平平安安的带回去。
拓跋峻问叶雪烛,“殿下真不曾来找过王妃?”
叶雪烛摇头,“不曾。”
得到叶雪烛否定的回答,拓跋峻的脸色明显又苍白了几分。
照理来说,他们殿下如今应该已经抵达大夏,来到寒宵城了,可王妃却说没见过殿下,殿下莫不是……莫不是在半路……
见身材魁梧,身高七尺的壮汉竟担心的红了眼,叶雪烛有些不忍心,于是道:“或许你们殿下并没有来大夏,而是去了别处。你们再好好想想,你们殿下还有没有可能去的地方,有没有能投奔的人。”
拓跋峻和乌丸赫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什么地方或什么人,脸色更加灰败难看。
叶雪烛又说:“你们先别急着难过,你们殿下未必就是出事了,兴许他是猜到你们会一路追过来,故意绕远,想要迷惑你们。也或许他人已经到了寒宵城,是知道你们也追过来了,才故意不现身。总之,你们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应该平安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