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谁让你救太后的?!(1 / 2)

正要说出最重要的决议时,皇后在案下接连扯了扯皇帝的袍子。

皇上,皇上

皇帝咳了一咳,侧眼看她。

皇后用袖子掩着嘴,皇上,端王不同意,你为何还想着要把阴山国公主嫁给端王,你就不怕端王的脾气一上来又

这次朕不会再让着他了。皇帝心情愈躁,继续道,朕决议

皇上皇后再拉他。

两人目光再次对上,皇后摇了摇头,不可。

皇帝很是不耐烦,皇后这是怎么了,她向来贤淑,从来不过政事。

今日却在他宣旨的时候几次三番的打断他。

可知他做出这个决定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到现在也还游移不定。

皇帝皱眉,为何不可?

方才在后花园救了母后性命的那个人,便是李京九。

皇帝瞳孔一扩。

怎么可能呢?

一个小丫头救了太后?

她哪来的这种本事?

这世上又哪有这种巧合?

皇帝强行定了定神,她救了母后,朕自会赏她些别的。可端王妃的位置,必须是阴山国公主的。

怕是不大好,母后留我多说了些话,就是想让我转达皇上,她要感谢这小丫头,帮着小丫头达成心愿,嫁给端王。

什么?

母后说了,李京九是她的恩人,也就是皇上的恩人。望皇上莫要欺辱恩人,令天下人齿寒。

皇帝捏着手上的扳指,焦头烂额。

这真是母后的意思?

皇后笑得有些无奈,我还敢骗皇上不成?母后千叮咛万嘱咐,就是要帮衬这个李京九。

皇上的旨意宣到一半戛然而止,下面的人已经等得惴惴不安了。

女眷们迫不及待的想看李京九出丑,已经等不及了。

阴山国人更是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幸亏进宫不能带刀,不然早拔了出来在众人面前晃晃了。

皇上?右相提醒皇帝快些宣旨。

皇帝长呼出一口气,朕决议,将李京九赐与端王为妃,钦此。

李京九心口悸了一下,片刻后,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今儿不是峰回路转,而是山路十八弯,一弯一拐,还是如了沈明庭的愿。

她放眼一望,全场都是问号脸,彻底懵了。

只有沈明庭嘴角挂着隐隐的笑意。

臣接话说到一半,没等到另一个声音,沈明庭回过头来,轻轻踢了她一脚。

小九!

李京九方才和沈明庭一同跪下。

臣弟领旨谢恩。

民女领旨谢恩。

皇帝脸黑黢黢的,已无法张嘴叫他们起来,只想让他们在自己面前,跪到天荒地老,化成灰吹飞了算了。

皇后见场面尴尬,便盈盈笑道,都起来吧,以后,便都是一家人了。

李京九和沈明庭对看一眼,故作甜蜜的微笑。

方才还对李京九冷嘲热讽的人此刻便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把头扭到一旁,不想再多看她和端王一眼,活像牙齿被人打掉,用手捂着腮帮子止疼一般。

这时阴山国人实在彻底绷不住了。

阴山国公主当先从腰间扯断腰带,扬手抽拔出来,往狠狠案几上一甩。

啪的一声,如雷落地。

瓷碗碎渣子,案几断成两截。

那腰带又如鞭子一般回跳入她手中。

议论纷纷的大殿瞬时死一般的寂静,无人再敢出声。

阴山国公主低着头,双眼上翻,狠狠盯住沈明庭。

她咬着牙,用不太标准的官话一字一顿道:这笔账,我记下了。来日再见,必当加倍奉还!

然后右手一挥,说了句异族语,她部下便一个个踢翻桌子跟随她离席。

皇帝给右相使了脸色,右相和几个文官忙不迭冲上去劝阻,公主,公主有事好商量联姻不成,还以商量些别的嘛

然而阴山国公主根本无暇停留。

风鼓吹着她的裙子,她毅然决然的离开,只潇洒的挥挥手留下一句话:我会让熙国付出代价的!

出宫的时候,天色已经微微发暗了。

李京九坐在马车内,忍不住摸了摸腰上多出来的一个白玉香囊。

白玉通透,没有一丝断纹,一粒渣滓,单这副壳子应该就值不少钱。

至于里面装的是什么芯子,她闻不出来,大概也是极珍贵的香,所以原身的记忆里才搜寻不到。

这是皇后赏给她的东西。

只因她和沈明庭身份悬殊巨大,就算皇帝赐婚,也堵不住悠悠众口。

为此,皇后才把这香囊当作贺礼送给了她,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亲手为系在她腰带上,结了一个好看的百惠结,以做抬举。

想来今儿的一切都跟做梦似的,李京九现在都心有余悸。

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过程未免太折磨人了些。

她到现在脑海里都还是去给安太妃治伤时情形。

当她满怀着救死扶伤的拳拳之心掀开安太妃的面纱时,安太妃却狠狠打开了她的手。

鱼儿吃你这一套,你就以为本宫也吃?奉劝你一句,少耍手段,离端王远些,否则有你好受的!

离端王远些,否则有你好受的

可现在侧头再看沈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