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戏精是这样炼成的(1 / 2)

刘威摆好姿势,侧影傲立,眼眸遥望天际飘浮的白云,其声慷慨,向新识不久的父母道:

“昔高祖皇帝归乡,作大风歌辞云: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如今黄巾蜂起,天下倾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也。孩儿志在匡扶汉室,建功立业。从即日起,改名为‘威’,以明抱负!”

刘焉与费氏相顾无言,但惊愕之余,皆感快慰,满怀欣喜。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想不到吾儿器宇不凡,竟有帝王之志!”

刘焉暗忖至此,不禁拍案而起,惊喜交加。

从本质上讲,刘焉本来亦非安份守已之人,并不以刘威的话为狂逆之语。

“倘若天命在我刘家,趁此天下大乱,吾儿革故鼎新,遂成就一代霸业,又有何不可?”想到此处,刘焉更是血脉澎张,两眼发光。

“我从今日起,便是‘刘威’了!”刘威心中陟生一股浩然之气,语音豪迈,大有绕梁不绝的倾向。

“叮咚,父母皆感荣悦,孝之盛矣!积分+50,最新系统积分总计160点。”系统精灵忽然温馨提示。

或许匡扶汉室的宏愿,还是那么的遥远。但此时此刻,这个出现在刘威脑海里的声音,才是他目前最想听到的!

想不到在刘焉夫妇面前上演孝道的好戏,竟然能够让系统积分快速增加。眼前的意外收获,令刘威大为高兴。

最新系统积分160点,虽然不多,但意味着智力又可以+1,增至71,而且还有60点盈余。

这在三国生涯的起始阶段,已经相当不错。

对此结果,刘威颇感满意。那种发出内心的笑容,毫无遮掩的洋溢在他的脸上。

而在这边厢,刘焉夫妇则更加欢欣鼓舞。不成器的儿子忽然像换了一个人,瞬间平添了光大门楣的希望,如何教人不为之欣喜?

虽说刘焉出身宗室贵族,具备天然的政治资本和阶级优势,但谁都清楚,拥有高标准的平台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自古贵族之中,酒囊饭袋之徒数不胜数。假如贵族子弟从小严于律己,不贪图享乐,能够锐意进取,那么建功立业的可能性必然大增。

刘焉对儿子的脱胎换骨惊喜有加,颔首道:“瑁儿,就依你所言,改名为‘威’,老父为你感到自豪!”

为了强化这位新爹的信心,刘威决定现场再秀一下才华。他摆出后世曹子建七步成诗的姿态,高声朗诵道:“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这原本是唐朝李白《独漉篇》里的诗句,文辞极佳。可怜的刘焉,以前哪里得以听闻?他只觉得这些诗句句珠玑,才气纵横。

“好诗!好气魄!”刘焉抚手叫绝,随即又大声夸赞道:“威儿,汝真乃天授英才,吾家之千里良驹也!”

费氏却是一个妇道人家,腹中无甚墨水,对于诗文中所蕴含的义理半点不通,只听丈夫刘焉此番夸赞,心知是好事,便不禁喜上眉梢。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抟鹏九天。”刘威抖擞精神,继续着他的表演事业。

其慷慨激昂之状,就差临风狂舞、唾沫星直飞了。

当然,这一幕略显夸张的行为艺术,早看得刘焉夫妇心旷神怡,大为激赏。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当刘威再次从书房出来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已经重新整饬,焕然一新。

此事自然要归功于他的母亲费氏的精心安排。

实际上,这是另一群年纪轻轻的小丫头所为。她们在费氏的指使下,撸起袖子,像一群饿狼似的拥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刘威进行了彻底的大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