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再也没有战乱,再也没有天下黎明百姓受苦,这才是一个为君之道。
姜国,京城。
皇后娘娘十分忧心,看着父亲带来的信件,一时之间提心吊胆。
“父亲,皇上在魏国会不会有事,这几个人居然能够把皇上算计了……”
要知道皇上这样的性子,一时不察是真的,但是不可能被困在皇宫里吧?
丞相大人也如此,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件事情已经传到了京城,现在朝中大臣个个都很担心,看来这件事情假不了了。”
“父亲,那个孩子真的是他的吗?”
如果真是如此,那这么多年来,自己都在做什么……
张印十分惶恐,宁愿相信皇上会杀了那个孩子,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丞相大人目光复杂,“当年你就应该清楚,如果那个时候动手,也不会有今日之祸了。”
姜国的国书终于到了景若的手里,景若看了一眼台下的大臣们。
“诸位以为如何?”
这些大臣思量片刻,“皇上,现在可不是开战的好时机,所以请皇上能够三思而行。”
“臣附议。”
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附和,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还真是难为了不少人。
景若坐在龙椅上不怒自威,“好,那我们就把人放出去吧,反正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了。”
“皇上英明……”
景若揉了揉脑袋,继续处理这些问题,生怕自己真的会被姜云惑比下去。
小太监一直侍奉左右,看到皇上这么劳累,眉目之间满满都是心疼。
“皇上,这些事情永远都处理不完,不如歇下来喝杯茶再说吧。”
景若挥挥手说道,“不用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吧,反正我们之间也没有任何情谊可言,这一次,朕就不去见这个人了。”
小太监明白皇上口中的他是谁,也不敢违抗皇上的旨意。
默默的退立在一边,仿佛一个雕像一般。
心头却涌上了万千情绪,怎么解决这件事?难不成要去找云溪?
云溪带着旨意来到偏殿里,这里很荒凉,皇上故意这么做,可能是听说先帝在姜国受过的委屈。
姜云惑听到外面的脚步声,警觉地睁开了眼睛,“景若让你来的?”
“是,张丞相送来了文书,从明日开始,你就可以回到姜国了。”
声音很冷,似乎不带一点感情。
姜云惑动了动嘴角,“原来最后一面,他都不愿意见我。”
“皇上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我们主子日理万机,现在刚刚平定了内乱,自然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顾不上你这个闲人也是理所当然的。”
实际上,景若更想杀了这个人,但是自己不能这么做,眼不见心不烦,只好如此。
姜云惑笑笑,“好,那我就看着他,是怎么坐稳这个魏国的龙椅。”
“这你就放心吧,我们主子一定会做一个好皇上的。”
外面已经没了动静,云溪离开了。
阿言进来时,看到他这一脸颓败的模样,实在难以想象。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帝王,也会因为一时的错误而沮丧。
“阿言,我是不是永远都弥补不了她了?”
“皇上,我们现在被关在这里,可是在别人看来,却是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待遇……明天要离开了,万事皆可徐图之。”
本来一句稀松平常的话,却让他忍不住想起当年的景象。
那时候魏国公主无奈之下和亲,自己一直都是这么冷落她的。
“景若他,的确有能力坐上皇位,这次回去之后,两国之间永不开战。”
阿言缓缓低下头,“是,皇上。”
次日一早,姜云惑和阿言被送出了皇城。
小太监十分不愿意,听说这个人一直都很冷血,如果自己死于非命,那岂不是很冤枉?
“皇上,我们主子已经做到了承诺,还希望皇上能够记得自己签下的文书。”
“这个自然不会忘记,他有没有说什么?”
姜云惑还是不死心,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接着问了一句,“摄政王跟摄政王妃呢?”
“这两位贵客早就回去了,如今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就送到这里,姜国皇上多保重。”
小太监转身离开,带着人回到了宫里复命。
景若刚刚脱下来龙袍,身上的枷锁还真是重,让人多少有点不适应。
一回头见到小太监出现在这里,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把人送出去了吗?可有见到周围有什么可疑人?中途有没有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