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蔡邕(2 / 2)

蔡邕也是觉得不妥,放下在林殊耳朵处施力的手,轻描淡写地说道:快说!

好吧,要不是看在蔡姐姐和自己的魔王小姑相熟的份上,自己早就,早就林殊想了一圈,悲哀地发现,自己拿蔡邕是一点儿辙都没有。只好乖乖地说道:王上在后院,蔡姐姐和小姑也在。

一听这话,蔡邕的眉毛一抖,愈发拿自己家的女儿没办法,自己早年就跟河东卫氏定下婚约,当时蔡琰就颇为抵触,自和昭王相熟后,更是有事没事地往昭王府跑,这小心思怎能瞒得过当爹的自己,只是.

蔡公,王上请你后院一叙。刘昭的贴身侍卫前来引路。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句刘昭的护卫了,刘昭之前在商场甩卖中兑换了燕云十八骑,将其作为自己的贴身侍卫卫队,并且划分为两队,每队九人,采取轮班倒的制度,而林殊,霍去病分别是这两队的队长。

穿过一片绿荫,蔡邕便看到了坐在亭子里的刘昭,刘昭习武之人,自是也看到了蔡邕,只是他摸不清蔡邕此行的目的,只好温言询问道:蔡公,有何事找孤啊?

王上。蔡邕拱手施礼,颇有些质疑地问道:为何王上在弘文馆中设立百家学说?

弘文馆是刘昭自蔡府归来后设立的机构,直接照搬唐朝机构职权:聚书二十余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而这首任弘文馆馆主便是蔡邕。

原来就是为了这事,知晓蔡邕此行目的的刘昭心中大定,却不直言回答,却是反问蔡邕一句:蔡公觉得何为文道大兴?

儒学创立,文道由此生焉,由此观之,儒学大兴,天下尽皆儒生,文道可兴矣。

刘昭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孤却有不同看法,蔡公明史,孤以史遇,囊者先汉孝宣皇帝曾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见蔡邕沉思不语,刘昭决定趁势说服蔡邕:孝宣皇帝如何雄才大略,孤就不说了,可卓绝如孝宣皇帝者,都不纯用儒生,蔡公又为何只囿于儒教?这天下本就是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当合百家学说于一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方可成就大业!老庄超脱;墨家兼爱尚贤;法家力行变法强国;纵横策士,入大争之世,为国牟利!如此种种,岂是儒家一言能够蔽之?

敢问王上设立弘文馆之志向为何?蔡邕沉默良久,忽然长叹一声,询问道。

刘昭闻言,朗声大笑道:孤不欲先贤思想湮灭,孤只为往圣继绝学,强我华夏大汉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