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8章:超凡个性(2 / 2)

六岁的时候看见村子里的一个老爷爷在槐树下吹笛子,就迷上了音乐。回家用杨柳枝自己做笛子,当然做不好了,但抽出里面的木棍,留下的绿树皮也能吹响,就是无法吹出哆来咪,难听点罢了。

老爷爷看到舅舅如此痴迷音乐主动教他吹笛子,并赠送给他一支竹笛。

舅舅如获至宝,笛不离手地练了两年。老爷爷去世了,村子里留下了一个唯一懂音乐的人,那就是舅舅。

舅舅上小学时看老师弹风琴,羡慕不已,回家用硬纸片拼接在一起,然后在上面自己画键盘,舅舅担心自己忘记风琴的键盘数目,他还自己编了口诀“两黑空,三黑空。白的七个,黑的五个。”

于是舅舅画出的键盘跟老师的风琴一模一样。

上音乐课时,舅舅坐在第一排,认真观摩老师怎么弹风琴。

因为有吹笛子的基础,舅舅略微懂得一点音律。三年后,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舅舅竟然用硬纸片做的键盘学会了弹风琴。

班里举行联欢会,恰巧音乐老师病了,舅舅毛遂自荐说他会弹。

所有人都不信,舅舅跟同学打赌,要是输了,口袋里的所有玻璃球统统分给大家。于是,几个大个子同学吧风琴抬到了教室。

舅舅端坐在风琴前,不慌不忙地弹奏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前奏。所有人都惊呆了,天才,简直是天才。

上初中时,舅舅开始迷恋吉他。姥爷嫌他吵得慌,舅舅把被子蒙在头上钻进被窝里悄悄弹。没人教他,全凭书店里买的那几本书慢慢地自学。

高中毕业,倘若舅舅报考音乐学院还真能撞个大运。

那个时候考音乐学院,只要专业过关,文化课分数线很低。舅舅童年的时候学习音乐的人凤毛麟角,艺术院校的老师们也不懂得或不敢变着法儿地向考生敲诈,只要专业演奏过关就一定有希望。

可舅舅偏偏在那一段时期迷恋上了文学。八十年代初随便扔一块石头,被砸住的人肯定是个文学青年。舅舅也不例外很赶时髦。他放弃了音乐报考某大学的中文系。结果名落孙山。第二年又考了一次,继续落榜。

舅舅放弃了考大学,他认为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有几个是读过大学的?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深深地启发了舅舅,他也要像高尔基那样写出一部属于自己的我的大学》。

舅舅做事的专注程度一般人是没法比的。小时候学笛子就很刻苦,长大了学吉他照样废寝忘食。现在写小说更是痴迷。一切杂七杂八的事都与他无关,每天埋头笔耕,一写就是好几年。

问题是他周围除了说话不管用的姥姥,其余都是一些俗人。俗人做事目的性很强的?干什么事首先要看结果是什么?舅舅做事随心所欲想起哪儿出是哪儿出的超凡个性把周围的人彻底惹毛了。

首先发难的是姥爷,姥爷一生的愿望就是等舅舅长大了给他娶个媳妇生个大胖小子,自己好当爷爷。就这么点愿望,竟然怎么也实现不了?

舅舅依然我行我素,做事情根本不管有没有用啊?挣不挣钱啊?他这类人只要饿不死,冻不死,他就一直都会按照自己拟定的人生轨道顽固地走下去。

我出生那年,舅舅二十五岁。在农村二十五岁没有结婚早就是大龄青年了。

姥爷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撒开网到处托人给舅舅介绍对象。

起初还有几个愿意跟舅舅见见面。后来见面的那几个全被舅舅吓跑了。

舅舅相亲的时候不说话,瞪着眼冲对方傻笑。后来舅舅的名声在十里八村都传开了,就连喜欢介绍对象的崔二妈也不再登姥爷家的门槛儿了。

完喽,完喽,姥爷顿足捶胸地认为舅舅变傻的原因就是那些破书给害的。

一把火把舅舅买的好些书都给烧了。

舅舅无所谓,反正那些书已经看过了,都印刻在他的脑海里,留着也没多大的用。烧就烧吧!

舅舅由于写作过于用功,在农活上就显得笨拙很多。有时脑子里一边构思小说一边往地里撒种子,种子没有撒进地窝窝里全扔到窝边了。

气得姥爷连踢带踹。姥爷悲哀地想,舅舅连农活都干不了,将来可怎么活啊?更别提娶妻生子了。唉,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原来是个废物。

我和王丽娟的学龄前教育是舅舅一点一滴地帮我们完成的。

乡下的小孩没有去幼儿园的习惯,自然生长,到年龄直接上小学。

我刚出生的时候特别爱哭,谁哄都止不住我的哭声,唯独舅舅的琴声。

只要舅舅一冲着我弹吉他,我就不哭了。老爸心疼我,主动承担起舅舅的农活,要求舅舅每天到我家给我弹吉他。

这活儿舅舅愿意干,他可以一边弹着吉他一边构思他的小说。

王丽娟的爸爸看到我一听到琴声就不哭了,赶忙把他家又哭又闹的宝贝女儿也送到我们家,渐渐地舅舅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我和王丽娟的保姆,这一下小瞧他的人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