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外婆这边为什么不帮衬着点?
别忘了,当时外婆自己还有三个女娃娃要养活呢
即便三个女儿都很省心,从小就听话,也能帮着家里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帮着搭把手。但毕竟也是三张吃饭的口。那个年代每月的工资才多少钱?
外公外婆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都超不过60块钱,要养活五口人的同时,还得供三个女儿读书,可见这日子过得也不怎么宽裕。
再加上那时候由于父母走得早,哥哥又没出息,导致早年间外婆对亲哥一家的感情并不深,联系也不频繁,基本处于一种两家走的太近,嫌染上一身骚气,走得太远,毕竟有血缘关系,又不行的矛盾心理。
可时过境迁,外婆年纪大了,日子好了。女儿们也都嫁人了,成材了,自己和老伴儿也退休了。
可能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减弱了,便开始想起亲情来了。
于是乎,在度过自己的六十岁生日之后,外婆便在不经意间,逐渐开始往“老好人”的方向绝尘而去
刚开始么,小恩小惠,比如过年多给几个红包,普通人家给个100,外婆给个2,300,平时多走动走动,顺带捎些个牛奶水果什么的,好歹还有节制。
可要知道人心是养不熟的。
外婆的嫂子,老太太自然是没什么麻烦,年纪也大了,一路从苦日子熬过来,也没什么追求,就是吃口饭的事儿了。
可七个崽,除了老大老二由于当时医疗条件不佳,自身也看不起病走得早,其他五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其中三个,据罗宾翰后来所知,一个因为年轻时打群架,自以为开了“无敌挂”,结果印证了强中自有强中手,“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这一句名言,当街被人用承重的多孔板砖活活拍死。
另外两个,子承父业。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当时刚改革开放没多久,大家要吃饭,又没什么正经手艺。
嗬嗬连不正经的稍带些技术含量的溜门撬锁也不会,完全靠着熟能生巧,结果自学成才,习得了一手当街抢劫的好本领。
不过别误会,他们不算飞车党,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车,连自行车都没有,完全靠着两条腿充当逃生工具。
请注意:入室盗窃和拦路抢劫可完全是两码事,判起来差别可大着呢
可见智取生辰纲的那伙人,那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子上的,不服不行!
要说这二人是真的脑子好,有眼力见,也有实际操作经验,更有阅历,拿眼一打量便知道哪种人油水多。
二位“少年英雄”好死不死,盯上了当时来沪市考察投资的外宾身上,要知道当年的外宾不似现在的老外,满大街都是。
当时人家可是市政府的头头脑脑正儿八经,为了吸引外资,为了发展经济特意请来的。
人家外宾来参观考察,又不是间谍,不可能走到哪儿都有警察蜀黍大模大样跟着盯梢。可令二人万万没想到,外宾身边穿警服的,那是一个都瞧不见,可他妈的周边全是便衣啊!
其实想想也能想通,那年头没监控,更没有天网,社会治安也不似几十年后,不派些人暗地里护着,市府的领导们也不放心嘛!
俩傻小子连准备工作都不做,也不踩点查看情况,直接就上了!好歹你买双丝袜套自己脑袋上噻
结果如何?
执行力决定胜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