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自双生泉之事之后,心中一直闷闷不乐,漫无目的地继续南行,三日后在山间看到一座寺庙,便打算前去上香礼佛,以解心头之困。
异人骑着白龙骏来到寺前,见寺庙规模宏伟,庄严肃穆,抬头看到匾额上涂金收书三个大字“六象寺”。名字倒是取得古怪,异人心里想。
异人下马,将白龙骏拴在寺前的树下,独自一人入寺参拜。
六象寺香火鼎盛,信男信女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异人径直来到大雄宝殿,见殿中供奉了一尊法相庄严的地藏王菩萨。此尊菩萨足有一丈有余,通体金身,头冠、袈裟、手钏上点缀着各色珠宝,确是一派尊贵气象。
菩萨之下,一个的小和尚身披白色袈裟,慈眉善目,安详端坐。看他年纪,不过十岁左右,看他装扮却像是这寺庙的主持之人。一众信徒在殿外肃静列队,依次进入殿中。信徒与小和尚窃窃私语,几句过后,便叩拜而出,两人说了什么,因距离较远的缘故,旁人无从知晓,只看见那小和尚一副为人开导的神情,每个信徒出来之时都神态愉快,似乎解决了心头的困扰。大殿门口摆着一只硕大的功德箱,每个出来的信徒都捐了功德。
异人折身返回前去排队,默默排在最尾,随着人群缓缓前行。
异人前面是一位年岁颇深的老妇人,一头白发,后背佝偻,手杵拐杖,不时地咳嗽,看神情,来这一趟也是不容易。
异人向老妇人见礼后问道:“老人家,这寺庙可是有何其他之处啊?为何香火如此鼎盛?”。
老妇人和蔼地对异人说道:“小公子怕是外地人,不知这庙的来由。十八年前,有一年幼和尚,只身一人来到这荒山野岭传道,这和尚虽年幼,但灵性非常,可知众人所想,可解众人所困,于是众人纷纷信服,皈依我佛。小和尚四处化缘,筹措银两方才建了这六象寺。六象寺建立后,方圆百里的信徒纷纷前来上香求问,香火日益旺盛,才有了今日这般景象。而殿中的主持大师正是当年的小和尚”。
异人细听之下发现端倪,于是追问道:“既如老人家你所言,这和尚来了已十八年,为何相貌还如童年一般?”。
“这却是非常之事,众人以为是大师业已得道,脱离轮回之苦,得了永生之道。如此,信奉大师之人愈加虔诚,也盼着有朝一日能如大师一般得道呢!”,老妇人说笑呵呵说道。
异人越听越觉得离奇,打定主意要会一会这位所谓的大师。
异人百无聊赖排了大概一个多时辰,方才轮到他。异人走近殿内,在小和尚面前放的蒲团上坐下,双手合十对行礼道:“大师!”。
异人虽嘴上说着大师,但打心眼里并不信他,以为他多半是个江湖骗子。
小和尚微微一笑对异人说道:“我知你不信我,然而我也不是什么江湖骗子”。
异人被小和尚点破了心思,不好直接承认,又怀疑小和尚是随口猜得,便说道:“大师误会了,在下最近心中困惑,特来向大师讨教!”。
异人既说了困惑,但却不肯说出困惑之事,也是为了测一测小和尚的深浅。异人心里又回忆起双生泉发生的一点一滴。
小和尚闭目冥思片刻,逐渐醒目,缓缓对异人说道:“逝者已逝,施主既是受人所托,也是一时不察,就无需过于自苛了”。
异人大吃一惊,这小和尚似乎真的知道自己所思所想,但仍旧没有全然相信,于是继续试探地问道:“如依大师之言,此事错在哪个孪圭呢?”。
小和尚颇有禅意地说道:“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种化身,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人或非人,这三十二化身既全是菩萨,也全部不是菩萨。孪圭与那大鲵,本是一体两面,又如何区分呢?既无法区分,又如何论对错呢?阿弥陀佛——”。说罢,小和尚双手合十,闭目不语。
异人听得小和尚此番言论,已是全然折服,自己从未提及大鲵,他又是如何得知?果然是得道高人。异人朝着小和尚郑重叩拜后,起身走向殿外。路过殿门口的功德箱,便随手从包袱里取了一枚金锭,投掷进去。
异人出了大殿,便往寺中寮房打听投宿之事,寮房的修行居士热情接待了异人,并为他安排了房间。
异人在寺中闲坐了些许时间,便到了晚膳的钟点,异人从寮房走出,穿过大殿前的广场,欲往斋堂用餐,正看到小和尚从大殿中出来,异人本打算前去问好。正在此时,异人看到小和尚,双脚依次踏过殿门的门槛,走出殿外。异人心里有疑,但未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