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斌是超生二胎,到了八岁爸妈才攒够钱交齐罚款,给办了户口才得读书。
那时候的计划生育非常严格,农村的墙上到处都是标语。
“打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
“生儿生女都一样。”
诸如此类的句子比比皆是,执行推广力度森严。
虽然没有爸妈在身边,但是刘斌的童年生活也是非常快乐的。
河里摸鱼,溪里摸虾,田里都是懒蛤蟆。
那会农村条件不好,可没有啥幼儿园给你上。
但是半大的孩子也不是可劲的玩,在玩的同时也会帮着家里打打猪草放放牛,播播苞米,秧。
吃过早饭,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一人牵头牛就出门了,带着牛满山遍野的去吃草,吃到下午晚饭前才回来。
中午饿了就在高林子里面砍一根竹子,取一个竹筒,开个小口,放进带来的生米,灌上溪水,往火堆里一扔。
不出小会,香喷喷的竹筒饭就出来了,拌着带来的糟辣椒,每人能吃满满一竹筒。
他们在这山野林子之间,欢快尽情的撒欢,把童年的纯真全部留在了这里。
高山一座座,矮处是梯田,高处是青山,这连绵的山头,都是他们的地盘。
可是就有这么一个山坡,大人们是明令禁止绝对不能去的,说那里有鬼,叫丝娃娃,专吃小孩,一定不能去。
但是小孩子总是充满着奇怪的好奇心,大家总是会带着牛一路吃草吃的到那山坡的对面。
那个山坡因为大人们的禁止,没人会把牛放到那边去。
所以那边的青草长的极为茂盛葱郁,被微风一吹,就像绿色的海洋一样,非常漂亮。
这般景象,也同样迷住了这帮小孩。
可以不去,但是来看看还是可以的吧。
所以每天放牛的的路线都是随机的,但是中午饭一定会在可以看到那座山坡的高岭吃。
一边吃,一边看美景,舒服极了。
随着孩子们长大,胆子也是越来越大。
那片葱郁的山坡就像有魔力一般的吸引着他们。
他们午饭的地点是越来越接近那,终于有一天他们就在那个山坡下午饭。
看着这些和他们人一样高的青草,最心动的反而是他们牵来的黄牛。
鼻环的扯痛根本拦不住它们,一个劲的朝里拱。
后面小家伙们也发现没太大问题,就任由它们了,自己也去草里面打滚,玩的可开心了。
反正牛都是吃爱找吃最嫩的草,在这坡上,就算不拴它们,它们也不跑。
随着来的次数越来越多,牛在坡上也是越吃越高,因为矮处的草都被吃秃了。
“诶,你们上来看,这里有个洞!”
原来是一个小伙伴去高处牵他家牛的时候发现那边有一个土洞。
之前是因为它位置高,然后草又茂盛,把它遮住了。
七八个五六岁的小娃娃趴在斜进的土洞门口朝里面打望。
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和这个青草坡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
那个时候孩子都胆大,商量着明天中午让牛二把他家的铝壳电筒带来,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
牛二是刘斌隔壁家的,都是一群放牛娃,大人们给他们编了个号。
牛一,牛二,一直到牛八,刘斌是牛五。
第二天大家结伴而至,都还没到午饭时刻,就来到了青草坡。
牛二没有辜负大家,摸出了铝壳头电筒,留下最小的牛六牛七牛八三个最小的在外面看牛,其他的都进了这个斜洞子。
洞口只有一米五左右高,大人需要猫着进,但是这群孩子直溜溜的进进去了。
走了大概五六米不到到,就有一个大概十来平米的洞窟。
和家里的地薯窖一样,只是大些。
透过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大伙看到在洞子的靠里边的墙下都放着好些塑料袋子。
捆得扎扎实实的,还都是死结。
大伙都不敢去碰,只敢用小手戳一戳,有的软软的,冰冰的,有点份量。
有的松松的,比较轻。
就在大家都开始说要出去的时候,牛一年纪最大,鼓着勇气去随便拎了个塑料袋来准备将它打开。
鼓捣了半天,结终于解开,吓得旁边的小孩子躲得远远的。
只有牛一胳肢窝夹着个手电筒在继续。
“牛一哥,里面是乃?”
其中一个小伙伴问道。
牛一转过身来,从塑料袋里面摸出一根筷子般大小的东西给大家笑眯眯的展示道:“是鸡骨头。”
众人一拥而上都来瞧,原来这塑料袋里面是一袋骨头,有长有短,还有些干枯了的碎皮黏在骨头上像没剃干净的样子。
其中头骨圆圆的,众人都猜不出是啥动物,反正不像是鸡,要么可能是小狗,或者是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