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万金币,足够皇帝发起至少两次北伐战争。
如果用来救济灾民,恐怕整个中州的灾民都能得到救助。
也就是说,如果皇帝真的下定决心。那些灾民完全不用背井离乡,到草原寻一条活路。
但皇帝并没有这么做。
他要的,绝不仅仅是饥民的存活。
草原之所以直至今日仍旧被人们视作异域,就是因为缺少交流。
草原一片荒芜,中州的百姓又不愿意了解草原的真实情况。整个草原上除了驻守的百万北军,再没有其他的人烟。
他的北伐大计在即,需要的也绝不仅仅是军饷的到位。
百万大军,一旦开拔,军需消耗将是极大的。
整个草原没有一点人烟,大军的补给线势必会拉的很长。
百万大军将会再次成为孤军。
即便是这上千万的金币全部用来进行这场战争,恐怕也很难获得什么好的战果。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凉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实力,但他们仍旧是不能小觑。
不然的话,皇帝也用不着提前这么长时间做出准备,还用上了许许多多的计谋。
所以,草原需要发展,需要更多的人。
中州虽然地域广袤,但人口已经有些超过了限度。
各种矛盾已经因为人口而激化。
没有这场天灾,恐怕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发生。
把几十万的灾民送去草原,刚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是当年先祖皇帝迫不及待的发动北伐战争的重要原因。
只有更多的土地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而只有足够的土地和人口才能让他们的江山更加的稳固。
把内部的矛盾转移到外部去,这便是先祖皇帝的策略。
一个策略贯穿三代,连如今的皇帝也在用着这个办法。
皇帝既没有下令设立更多的粥棚,也没有让那些商人停止招工。
维持现状,逼迫着这些灾民到北凉去找一条活路。
这便是皇帝的策略,也是皇帝做出的取舍。
他的肩上,担着的是整个中州。
不仅是中州的现在,还有中州的未来。
作为一个皇帝,他必须选择未来。
此时,他只能狠下心,逼着那些饥民做出选择。
但他其实还是心软了。
李家的粥棚,他还是留下了。
不仅仅是因为世子,更是为了那些饥民的性命。
其实,他也并不愿意看着那些人因为所谓的“故土情怀”而活活的饿死在他们的“故土”之上。
关于这一千一百万金币,皇帝并没有让百姓知道。
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七大阁也不会让普通人知道。
只要百姓不知道,他就完全可以用这些强硬的,看似无情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
世子接连几天,还是天天待在李家的粥棚那里。
看着饥民一点的增加,又一点点的减少,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然,他也不可能知道,因为他和他的父亲,皇帝净赚了一千多万金币。
而皇帝并没有把这些钱拿出来救济灾民。
如果他知道了这一切,恐怕再也不会相信他的皇帝哥哥了。
这一日,男人离开了。
他带着自己的女儿找到了世子。
男人看着世子,有些无奈地说道:“殿下,我要离开了。”
世子问:“你要去哪里?”
男人道:“去草原,吃上好吃的,穿上棉衣,在温暖的屋子里躲避寒风。”
世子道:“如果你愿意,可以跟着我,不用到那里去。”
男人摇头道:“殿下,您的恩情,我受之有愧。”
“既然已经有了活路,我就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而不是在这里接受您的恩赐。”
“我心里无法接受,也过意不去。”
男人指着其他的饥民说道:“殿下,我和他们不一样。”
“我对这片土地没有感情,更没有所谓的‘故土情怀’。好男儿志在四方,到了哪里哪里就是家。”
世子点了点头,问道:“我知道你是个有故事的人,绝对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
“我问过你,既然你不愿意说,想必是有什么苦衷。”
“那我也不强求你。”
“只是现在你要走了,这么长的时间,我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现在最后一次问你。”
“你,叫什么名字?”
男人回道:“殿下,我这条命是您的,只要您一声令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名字只是代号,身份也都只是过往。”
“我现在,只是小小的父亲,一个即将奔赴草原寻求生路的饥民。”
世子淡淡的说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说的倒是激动人心。”
“但我想,要你做这些之前,恐怕还得安顿好你的女儿。”
说着,世子笑了笑。
男人也是抿嘴一笑。
是啊,世子是他和他女儿的救命恩人。
所以他才会宁愿把自己的命交给世子。
在他的眼里,女儿比他的命都要重要。
如果世子真的要他死,他也只会在安顿好了自己的女儿之后再去为世子尽忠。
这一点,他和世子都是心知肚明。
世子再次开口道:“走吧,我不要你的命,也不会留你。”
“只不过你要答应我,下次相见,你要用命陪我喝酒。”
男人趴在世子耳边轻轻地说道:“殿下,都说您心智只有十岁。”
“但您的表现,绝不像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男人看了看自己的女儿,又看了看世子,说道:“殿下,如果某日您恢复了心智。”
“务必要记得,隐忍才是最致命的武器。”
“而傻子的外表,将会是您最好的伪装。”
世子拍了拍男人的肩膀,转过头看向了他处。
男人带着女儿在世子身前跪下,重重的叩下了三个响头。
随后,他头也不回的走入了人群。
世子已经把男人当成了朋友。
这几日的了解之后,他更加能够肯定,男人绝不是什么普通人。
男人的话也在他的心里回荡。
“隐忍,伪装……”
世子低下头,喃喃自语着。
…
阳光刺破黑暗,在人间尽情播撒着光辉。
这座被乌云笼罩了多日的城池,似乎终于迎来了它的黎明。
这里还是京都。
一座充满了希望,便是黄金的天下第一大城。
几个月前,第一批灾民拖家带口来到这里,寻求着所谓的希望。
之后的几个月里,一批又一批的饥民从几个大门涌入城内,寻求所谓的生机。
在经历了绝望之后,他们也像这座城一样,第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黎明。
第一束阳光照耀在北门上的时候,等候已久的人们发出了阵阵的欢呼。
金会长站在城墙上,对着脚下的那些人发表了一段简短的讲话。
“出发!”
随着他最后的一声令下,城门吱吱呀呀的打开了一条缝隙。
接着,整个大门缓缓地张开。
城外的世界,再次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为首的马车上,车夫挥舞起长长的鞭子。
“啪!”
“驾!”
鞭子打在马的身上,车夫也发出了他那标志性的口令。
马蹄向前迈动,马车也缓缓地向前发动。
一辆又一辆驮着重重货物的马车驶出了城门。
从城门往里边看,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为首的,自然是金家的车队。
上百辆载着各种物资的马车,运送的是近万人这一路上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