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比赛十分激烈且迅速,在皇族和朝臣们的觥筹交错之下,王护卫已经三次走下擂台,然后得胜而归。看着第三次获胜而归时朝臣们的欢呼,再加上一口喝完晋王赐予的美酒之后,唐天明显地能够看到此时王护卫脸色潮红,对于自己取得的荣誉十分满意。
由于这次宴会上有比武这件事是临近宴会两周前才告诉各位皇子的,所以其余几位皇子们并没有做好准备,而崇王则是皇后娘娘的亲生子,在很久之前就被提前告知。皇后之所以央求皇上要有这个环节,也是为了能让崇王在诸位大臣和皇子们面前展示一下自己过人的眼光,来为崇王造势。
四轮比武过后,崇王带来的三个人确实勇猛无比,不仅技术娴熟、动作狠辣,而且动作舒展流畅,打的极具观赏性,多次引得朝臣满堂喝彩。另一边凭借着王护卫的骁勇三连胜之后,第四轮的时候唐天入场,轻松地为晋王带来了一场胜利,所以最终的决赛就在晋王与崇王之间展开。
坐在鹿台之上的文锦帝看着在下方的自己的臣子和儿子们,从外表看上去,晋文帝满头白发,脸上也出现了老人斑,粗大的灰白眉毛、深陷的眼袋,这些都给人一种老态龙钟的感觉。但是多年来身居帝位的文锦帝有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与让人臣服的气质,他的眼眸虽然浑浊,但却依旧像是一潭深不可测的幽池,任谁都无法从他的眼眸里猜透文锦帝的想法,哪怕是与文锦帝十分恩爱,一同生活了几十年的皇后。
文锦帝以文锦为年号,但自己执政这些年立下的功业可以用武功卓越来形容。年轻时文锦帝的眼神像是一柄锐不可当的宝剑,当年的他雄才大略,开科举为虞国招揽了无数贤臣良士,筑长城以击北狨,南吞蛮族,为虞国开疆拓土,立下丰功伟绩,这其中的血腥,在记载当年战役的文字之中都可以嗅到。现在文锦帝的眼神像是入鞘的宝剑,看待事物更加的平和。
当年文锦帝刚继位之时,虞国积贫积弱,在豫州已经失去人皇古国的地位,而虞国皇室也被称为人皇遗脉的耻辱。如今执政五十年之后,虞国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强盛,文锦帝的形象在百姓心里也更加威武高大。虽然最近几年由于年事已高,曾办下几件糊涂事,但对于自身威望的影响,也是不足挂齿而已。
文锦帝看着自己苍老并且皮肤松弛放在皇位扶手上的双手,这双手曾经握住宝剑掀起无数的腥风血雨,让无数南蛮北戎流离失所,也让许多虞国健儿命丧战场,如今已经握不住长剑。他眼神漠然地看着下面欢歌笑语的臣子们,和阶下彼此暗有敌意的晋王和崇王。
对于晋王和崇王之间的关系,身为虞国的皇帝,这两个孩子的父亲,自然是知道。其实平心而论,文锦帝其实更喜欢晋王,因为这一众子嗣之间,只有晋王最像年轻时的自己,有勇有谋并且懂得隐忍。而崇王虽然贵为嫡子,但是那容易冲动的情绪,文锦帝并不太喜欢,这样并不适合管理一个国家。
文锦帝早年间也有立晋王为太子的念头,但这样做违背了祖先传下来的“立长不立贤”的规矩,必然会导致朝堂动荡,百姓也会议论纷纷。当时的文锦帝虽然不在意这些,但为了大局考虑,他决定再给崇王几年时间,希望会有所改变。但正是这样的不完全的信任加剧了崇王的不安感,也让崇王的性情越来越偏激,文锦帝虽然对于崇王并不满意,但还是有一丝愧意,所以一直没有册立太子。
现在年事已高,文锦帝感觉到很多事情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精力的减少和疾病的增加让他做事更偏稳妥,再加上这些年来皇后一直在耳边吹枕边风,文锦帝便重新起了册立崇王的心思。看着阶下崇王高傲地看着晋王,而晋王依旧端坐面色如常,丝毫不为所动。文锦帝在心里暗叹一声,对于这个最像自己的儿子,文锦帝是最喜欢,也是觉得亏欠最多的。
以嫡子的性格,文锦帝当然能够想到崇王登基后会怎么对待晋王,但文锦帝也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最多也就是对现在的崇王加以劝诫。
就在文锦帝回忆往事的时候,鹿台之下的比试已经结束。唐天在这一场出战,并且让自己惜败给崇王手下那个彪形大汉。崇王见自己获胜,顿时喜上眉梢,抬头望向台阶上的父皇和母后。
皇后仪态端庄地坐在文锦帝的身旁,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台阶下的情形。今天正是皇后六十大寿的日子,但时间仿佛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皮肤依旧光滑白嫩,唯一的证据就是几丝出现在眼角的皱纹,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她那双狭长的丹凤眼,眼皮呈内双,黑眼内藏不外露,神光照人令人不敢逼视。
见到自己儿子抬头看向自己,皇后又用眼角的余光看见文锦帝望着自己的右手有些出神,心中不由得暗叹一声,岁月不饶人,“陛下,比试已经结束了。”皇后轻声说道,她的音色中天然的带着一丝妩媚,声音刚好只能让文锦帝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