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龄人唤作“苏二”,捉着说书先生喋喋不休问东问西,长得跟个小仙童似招人喜欢的,便是长安城西茶商苏氏的次子,苏谨。
他出生那年秋末,他爹苏裕茗于杭州城落脚的住处,来了位自称正在下山历练云游俗世的道长。
那位乍一看像个散漫书生似的道长瞥见了被孟氏抱着到院里晒太阳的苏二公子,见此子根骨不凡颇有天分,便同苏家人说道:“此子及冠之年命途恐有变数,若想避灾,不妨送其往太华山华清峰一试。”
回到长安城后,生母孟氏照例给将将始龀的苏谨眉心点朱砂开智,惹得家里两位刚过金钗之年的长姐对他是爱不释手,恨不得一人给他脑袋上亲一口。
九岁那年秋末,苏谨跟着一众街坊邻里的小朋友偷偷溜出城却险些在城郊遇难。
一群小孩子是说好了相约去东市听那位说书先生讲故事,不曾料到老先生当日有要事缠身,只托了一个熟人到东市来给寻他听书的众人带个口信。
见原先的计划彻底落空,几个小孩子凑在一起七言八语地商量着今日该去哪玩。
突然其中一个小孩子一拍手兴奋地说道,“要不咱们去城郊比赛用石子和木枝搭房子?”
“搭房子有什么意思啊,又不是小姑娘家。”一旁的另一个胖小子有些不满道。
方才那个小孩子思索了片刻,“那咱们就比,比谁搭地好谁就是咱们今后的老大!”
这“老大”二字将将落地,孩子堆里救仿佛炸开了锅。一个二个争相喊着说“不许反悔耍赖,现在就走”,就连刚才那个胖小子都听得瞬间两眼发光。
苏谨倒也没意见,便跟着这群同龄小伙伴一齐溜出城。
七八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分成了四组,苏谨同比自己小了半岁的徐三公子一组。本着长一岁即为兄长的原则,他让徐三公子就近找些合适的木枝,自己则前往更远处寻些奇石来。
行至林中深处,苏谨见不远处有几片被盖在落叶下闪闪发光的彩色琉璃碎片。九岁有余的苏谨也不知道那些是什么,只是觉得这“石头”还挺好看的,便想上前捡拾。
不料刚向前踏出一步,后方倏地出现了十来个行动极快却不似人形的黑影。
来不及诧异或呼救,苏谨本能地觉得的这些东西不是什么善茬,头也不回地拔腿就往前跑。
素来喜好游山玩水的彧瑚这两日正巧在长安城留宿,又听闻挚友伏稷近日在不远处的云潼关挑选铸剑用的材料。他想着顺道去看看老朋友,再找他喝个酒、叙叙旧。
谁知这才刚出了长安城门便察觉到了一丝魔的气息。
这种地方怎么会有魔?来不及多想,彧瑚循着那股不太明显的魔气,追至了长安城郊一处银杏林中。
见满地的落叶似是在不久前被慌乱地翻起过,留下的那串不大明显的足迹与魔气所示方向相同,彧瑚心中暗道不妙。
追至一处湖边,只见十来个下等魔围成圈,正逐步逼近一个约莫数数之年的孩童。彧瑚快步上前冲入群魔之中,将那个被层层困住的孩童护于身后,自己则三下五除二地收拾了它们。
苏小公子彼时年龄尚小,虽说这么一遭确实被吓得不轻,但好在脑子转得还挺快。加之自小又被家里教导,救命之恩自当滴水相报。他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想要向恩人道谢。
只见这位救命恩人一身黛蓝滚边的月白色鹤氅,玄青色的长发随意的用一只琥珀色的雕花珊瑚簪高高束起却未成髻,发丝随着他的动作在空中与这纷纷扬扬落下的银杏叶相印成趣,好一派仙风道骨的架势。
旋即他又觉得这副打扮很是眼熟,不过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在哪见过。小公子想着这位恐怕是哪座山上下来游历红尘的仙人,只是他左眼那颗不大明显的泪痣使他相较于印象里高高在上的仙人而言,又平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气息。
说来也怪,彧瑚喜欢游历人界,但又不愿意与人做过多的来往。可毕竟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人都给救下来了,那就干脆送他回安全的地方。想到这,彧瑚面无表情地低头看向这小孩子道:“家在何处,送你回去。”
这位好看仙长突如其来的开口,话中带霜得语气把目不转睛盯着他看了半晌,此刻显得有些呆头呆脑的苏小公子不知飘到何处的思绪又给牵了回来。
“我、我是和其他伙伴一起溜出城来玩的,仙、仙长可以带他们一起回家吗?”说的话倒是显得战战兢兢,语气听起来却跟撒娇似的。
自找麻烦的彧瑚思索了片刻,想到这林子确实不大安全,最终也只得微微颔首捏着鼻子认栽,“带路。”
看到明明是去找奇石搭房子的苏小公子身后带了个风度翩翩但又面带霜色的青年回来时,这边正忙着搭房子的几个小毛孩都是懵的。
“苏二,你这是……?”其中一个身穿鹅黄对襟短衫的男孩出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