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2)

长安旧事 风止诺 671 字 2021-02-14

真不敢相信,我竟然写完了。

感悟有两个,其一,长篇真不是人人都能写的,其二,大纲好像是个挺有必要的东西。我写文比较随心所欲,虽然长安旧事是一篇中长篇的篇幅,但因为是由案子相互衔接,所以只要按照案子来思考就好,相对好一些,如今想来,如果是一个连贯的故事,起承转合都要提前规定框架,也真是个不太容易的事。

当初起名字的时候,本想按照《开元天宝遗事》的模式叫的,但是《长安遗事》听着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于是就叫长安旧事,实话说,这个名字并不少见,其实或许应该找个更少有的当名字,但我想来想去,还是这个名字最合我心意,所以最终也还是用的这个名字。

在故事的开始,长安四年的年初,长安城长安县的司法县尉陆澄开启了我们的第一个案子,而在故事的结尾,随着年号的改变,标志着一切的长安都不再适用,也就是这个故事的终结,我自己颇自得于这一个小小的设计,所以也是我的私心放在这里。

长安旧事中,前三个案子更偏重于推理,后几个案子则更专注于政治,我尝试了很多种写法与手法,感觉很有趣,但在结文至今,还是觉得,或许偏重于推理能更纯粹一点。

在真实的历史中架构自己的小说的好处在于,很多人物都活生生地存在在那个时代,对他们的再加工与改造,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我心里的他们是什么样的性格,又为什么会这么做,仿佛是在真实的世界之外所构筑的我的世界。而同样的,也因为他们存在在那个时代,所以也拥有诸多限制,限制与自由,和谐又统一,这或许也是创作的乐趣之一。

文中出现了数量庞大的配角,他们或是昙花一现,或是成为之后案子的关键线索,我依旧存了私心,在塑造这些路人甲乙丙的时候,我也想为他们塑造一个生活轨迹。曾有过一个很荒唐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书写历史的,与在历史中留名的,不过是亿万人中的少数,而其中的大多数或许也曾传奇也曾精彩,但又有谁会真的记得?隔过两代,子孙后代或许连祖辈的名字都记不全,更别说他所经历故事了。我想,在长安旧事里出现的这些路人,也不过是我们芸芸众生的一份缩影罢了,即便可能没有人关注他们的悲欢离合,但我也想尽我所能的完善他们的故事,在他们完成剧情推动任务之外,也能拥有自己的小小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