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2 / 2)

早前她跟邢娘还有谢师傅讨教过,王家说是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可纳妾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蓄婢什么的也没人说,大娘别看面带笑容好说话,实际上是个要强的性子,不然也不会六岁的稚龄担起管家的事情,这么多年有哪个敢作死,说句实在话大娘子管家都不然当初,现在或多或少有些仆妇偷懒、犯口舌,可这些不是他们能管的,大娘曾经把她和竹娘叫到面前强调过,只要管好烟波斋宅子里的其他事一律不准多嘴。

牛车速度再慢内城也没多大,此刻已经停在王家大门外,牛车通过车道直接进入大门,缓缓的停在二门,王家二娘子宁筱桐听见消息已经等在这,亲自迎她们进入后宅,互相问候过往里走,路上宁二娘子说的几家客人到了,无外乎宁侯府的王老夫人带着老少几代媳妇。

宁筱桐虽说和宁侯府已经马上要出五代的嫡支,可宁侯府的王老夫人可是王家老姑奶奶,是王家二郎王梓的嫡亲姑祖母,怎能不带着人早点来撑场面,王家是士族大家可根基在江南,在京城里做官的最高也不过三品还是都是闲差,最能靠的上的就是宁侯府和一些姻亲,如今虽说定亲的沈家有些单薄,可沈家兄弟俩是不声不响的实权部门,王家在京城慢慢的也加入上层圈子。

陶依和沈卿进入到后院的正厅,赶紧拜见王老夫人和宁侯夫人,又见过宁侯世子夫人就是沈卿的堂姐沈蓉,王老夫人把沈卿叫到身边拉着手问了问近况,这时她做主给侄孙定下的亲事。

当初去江南宁老夫人要带着这个出了五服的孙女,很不以为意就是养在身边图个开心,可一路上水、陆换乘每到一地安排的明明白白,慢慢的转变对沈卿的看法,当时就想着家里的小郎君们有没有合适的,家里年龄合适的地位不成,地位相当的年龄不行,本来开始想说给宁远,可一路到了江南又觉得舍不得这么好的女孩,给家里有如管事的主子。

看见自家的侄孙,还没有婚配又马上来京城考取翰林,就想着官位低可出身好,配沈家这个小娘正正合适的,尤其侄孙远离主家去做官正需要个治家严谨的主母。

如今看着已经及笄的卿小娘是再满意不过的,不管人品还是外貌各项都配得起侄孙,不说沈家两位兄长的能力,单凭小娘本身就足以匹配,每次见了她都恨不得是自家的孙女。

正厅内三两人一起低语,有小丫鬟进来回报,沈侯府的老夫人和沈侯夫人带着世子夫人过来了,宁二娘子赶紧起身往外走,陶依跟沈蓉也一起跟着去迎。

沈卿这个未成亲的小娘不方便迎出那么远,就陪着王老夫人在正房门口等着,迎了宁老夫人进入正厅这时两位老夫人坐在一起聊天,两位侯夫人也凑在一起交换消息,成亲的娘子们也凑在一起热闹,沈卿这个小娘只好坐两位老夫人旁边做壁花,偶尔有需要的时候应和一下。

申时过半开始陆续有人上门,客人都是王梓的同僚的家眷,还有王氏族人的家眷,再有一些宁氏交好的手帕交。

人多了起来就不能都在正厅坐着,老夫人和当家主母留在正厅,其余都是沈蓉和陶依带着在东厢房休息,天冷也不适合去小花园玩耍,都是三俩人凑在一起聊天,这次来的人里有好朋友崔婉的堂妹,她父亲跟王家二郎是同僚。

沈卿就跟崔家小娘坐在一起聊天,主要话题就是崔婉,她没过来主要是家里跟王没有太多关系,尤其王梓级别不够,崔尚书(认识沈卿的时候崔婉的阿耶还是侍郎,如今已经升职做尚书了)家里没必要参加这个级别的宴会,就像宁侯和沈侯都没有来,当家主母和老夫人过来还是看在和王家姻亲的关系。

闲聊中时间过的很快,酉时初刻管事妇人进来请示,王家二郎君派人传话随时开宴,宁筱桐颔首表示酉时二刻正式开宴,一时间仆妇都行动起来,男客在前院大厅开席,女眷在后面正院的西厢房开席,开宴的时候有乐伶弹奏助兴。

杯盘交错中时间缓缓的流淌,宴会接近尾声王老夫人和宁老夫人起身准备离开,前院的沈闻也派人来传话可以走了,陶依也顺势带着她告辞,赴宴的客人也都陆续离开,一家人回到沈宅天已经彻底黑了,好在因为深秋天黑的早,这会才戌时刚过,三人在二门外下了车,跟在兄嫂的身后往回走,在游廊拐弯的地方分开,沈卿往后院走去。

王家那边送走客人,仆人开始收拾器具,宁筱桐忙碌着听管事妇人的汇报,王家兄弟来在前院书房聊天,说起沈家的时候,王梓说:“听说沈闻年底考评后可能要更进一步,那就是四品侍郎,在吏部就是一人之下了,据说左侍郎和尚书都已经五十出头了,沈家大郎这才三十岁,吏部是实权部门回头你的笔帖式任职满了,回头外派的时候他就能照顾你一下,至少委派到上等州府,你升职也快些。”

王柷说:“兄长不用说这些,我只要努力做好差事。”他心里明白哥哥说的事,可是在不好意思说出来,王梓看着弟弟的样子无奈的说:“你只要心里明白就好,现在你靠着舅兄,将来你沈家的下一代长大你也要提携,这样才是两家只好互惠互利,没有道理只受不出的,明白么?”

※※※※※※※※※※※※※※※※※※※※

王侯以上的住宅称为府,以下称为第,五品再以下称为为宅,原来大门口挂的匾额不能随便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