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1 / 2)

沈闻下衙门回来,在书房梳洗换过衣服直奔小妹的院子,这次过来主要是先跟她说一下婚事,双方家长已经确定,两个当事人见过,也短暂的相处过(从江南回来的路上)。

只是想提前跟小妹说一下,如果她确实不愿意,宁远得罪族长堂伯,也回绝这门亲事。

听说大哥要过来,让丫鬟赶紧准备热水和茶叶,把空间出品的果脯、肉干都用白瓷小碟装好,摆在桌子上,沈闻进来的时候就看见桌子上摆放了四个白瓷小碟放着不同的吃食,两只白色点缀红梅的盖碗,静静的迎接着客人到来。

看他进来小妹要起身,沈闻快走两步请按她的肩膀说:“小妹不用这样客气,好好坐着。”

沈卿微笑着说:“哥哥,请用茶,这是新得的茶叶,您尝尝。”当然茶叶也是空间出品的上好白茶。

兄妹俩喝过一杯茶,零食也吃过后,沈闻清清喉咙,收起笑容非常正式的开口:“小妹,你的婚事已经确定,不知道你是不是感觉到,江南王家三公子王柷,等他三月末考试完毕,正式考取翰林苑,王家就会来人给你们订婚。”说道这停顿一下,看小妹只是认真在听,没有别的反应。

“不过我和二哥商量过,一定要等到你十八岁的时候再成婚,而且江南王家有家规,成婚前不能有通房,成婚后四十无所出方可纳妾。”

沈卿听到这笑了,她又不真是十二岁的小孩子,两世加起来都有六十了,世家联姻还不都是为了利益,这些明面上的规矩,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不纳妾还可以蓄婢、外室等等,哪怕她那个时代要求必须一夫一妻还有婚外情各种呢,这些都不是问题,人不能有情饮水饱,所有的精神层面都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上的,门当户对的情况下,生活圈子相同,爱好、兴趣、话题才能一致,哪怕俩人没有爱情也能成为朋友,怎么都是过一生,只要自己有钱其他都不怕,对我不好就和离呗。

看着小妹笑而不语,沈闻刚想开口问,就听小妹说:“大哥,你觉得可以那我没问题,王柷呢再江南的时候见过,看上去人也不错,一切都请大哥定夺。”

沈闻听到这笑了,点点头说:“大哥一定不辜负小妹的期望,在士族的阶层,沈家跟王家不相伯仲,咱们家虽然人少,可在地位上也不差于江南王家,以后相处中有任何不痛快的,小妹只管跟大哥说,不能让人欺负了去。”

沈卿点点头笑着说:“大哥放心,时辰差不多,我们去前院跟大嫂一起吃饭。”说着起身,燕春赶紧上前搀扶,帮着整理衣服,兄妹俩一起走到外间,早有丫鬟拿着大氅等候,穿戴好一起出门,沈卿落户半步跟着哥哥去前院。

沈闻觉得妹妹的婚事,是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事,如今已经和小妹谈妥,感觉心放下一半,只是慢慢的守护小妹长大、成人、成婚。

阿耶和阿娘意外去世的时候,小妹还是小小的一团,不懂得死去是什么意思,在每天哭闹找阿娘中度过,在守孝三年过后,好像突然长大不再哭闹,每天认真的跟着师傅学习,张罗他们兄弟俩的衣食住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怎么也想不到,七、八岁的小女孩每天跟着管事确认菜单,管理庄园一年四季的收成,家里的收入和支出明细都安排的清清楚楚,兄弟俩如今的产业可以说都是小妹管理出来的。

谢淑是个好师傅,小妹的本来基本都是从她那里学来的,可再好的师傅也只是领进门,学会容易使用难,如今小妹已经不用亲自去管理,她每间铺子的管事都很厉害,不过小妹御下的本事真的不错,记得她说过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这些道理跟他在衙门里也是一样的,如果小妹是个男人那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可惜了

日子过的很快转眼进入腊月,今年是沈辰新婚,过年的时候让他们夫妻俩回大宅这边,等年初二回了岳家,再回自己的府里,兄弟俩商量好各自回家跟妻子商量。

这些都没有沈卿什么事,她的任务是屯好过年的吃食,定好年夜饭的菜单,回头主厨肯定是孙婆,她儿媳妇和另外一个徒弟(大厨房的主厨负责给主人做饭)打下手。

进了腊月,下面庄子开始往府里送年货,各种肉禽、蛋类、蔬菜,青菜类主要是沈卿的庄子送来的,入秋的时候跟沈生研究了蔬菜大棚,鸡、鸭、鹅等禽类都是沈闻名下的庄子送来的,还有羊都是陶依的庄子送上来的,这个时代牛是不让宰杀的,沈卿特意从空间里拿出半只新鲜牛肉,放到小厨房打发人去找孙婆,就说是庄子上派人送来的肉,顺便些了一些做法让锦红带过去。

孙婆每次收到自己主人送过来的菜谱,都非常珍惜的收好,每张用她独特的方法做标记,放在一个樟木匣子里,这还是特意找木匠定做的,想着以后这就是传家宝,自家的儿子和儿媳妇都识字,上面写的东西大部分都能看懂,而且小孙子现在有六岁了,叮嘱这送去学堂识字。

老头子和儿子都在庄园的大厨房做事,她跟着儿媳妇在府里,孙婆本来是大厨房烧火的小丫头,她丈夫是厨房管事婆子的儿子,那会给采买管事做打杂的,主要是给厨房这边送菜,这个活还是看在厨房管事的面子,后来管事看她干活麻利爱干净,就慢慢的改配料、切菜、给仆人做菜,最后开始上主子的灶台。

再后来就嫁给管事的儿子,结婚的时候去庄园那边,儿子长到十岁左右,婆婆这边年纪到了想着让她回府里接受厨房,可主家遭难,府里的人大部分撤回庄园,她也就继续留在庄园大厨房,当时厨房里的灶婆里里外外的有七八个之多,她好在有婆婆在,没有被排挤出去,每次轮到她做菜都非常用心,看着大娘那边点菜品的做法、口味等,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大娘派身边的大丫鬟春禾过来,要做一道新的菜式,所有的灶婆都去休息,只留下她值班,春禾把原料给她,又把做法读给她听,这就是她收到大娘的第一份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