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和他的四十个学生(八)(1 / 2)

说完了教师观,咱们再来说说第二观——学生观。

所谓的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认识,通俗来说就是,你眼中的学生到底是什么。

学生观极其重要,因为它会决定你在学生面前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举止。

在你的眼中,学生是什么呢?

是上蹿下跳坐立难安的皮猴子,还是哭哭啼啼惹祸不断的烦人精?

是与你实现教学相长的好伙伴,还是服从命令不能反驳的小鹌鹑?

如果你眼中的学生是皮猴子,是烦人精,甚至是烦死人了的小恶魔,那你可就惨了。

真的。

我国教师退休年龄大概在六十岁,咱们就按六十岁来说,假设你现在三十岁,到你退休之前,你还得教三十年的学。如果你的学生对你来说是烦恼的话,那就说明你要经受三十年的折磨。

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朋友们都还很年轻,根本就没到三十岁,也就是说,你们可能会经受比三十年还要久的折磨,所以啊,如果你对你的学生真的感到万分头疼的话,那你以后可真有的受了。

如果你在痛苦中教学,你的心情就会受到影响,你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你的寿命将会大大缩减,说不定不用等到六十岁,估计四十岁左右你就可以光荣退休了。

是真正的光荣了。

于是,为了给教师们苦逼的生活一点盼头,为了延长他们本来就不长的寿命,为了调整他们的心情好让他们对工作多一份热爱,为了让他们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不再成天怒发冲冠,“学生观”问世了。

又到了我们一起喊咒语的时间了,来来来,大家一起跟我喊。

“两独一发!”

接下来加上动作再喊一遍。

“两独一发!”(振臂高呼)

ok,歪瑞古德,吆西吆西,表现大大滴好。

嗯,我听到有人问了,“两独一发”?哪两独?哪一发?

别急别急,请听我细细说与你们听。

“两独”说的是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一发”说的是学生是发展的人。

怎么样?好记吧?

独特、独立和发展,统共六个字,想记不住都不可能。

有了“学生观”的指导,所以啊,当身为教师的你再遇到以下情况时,就不要怒发冲冠瞪着眼了。

当你教完《圆的周长》然后问学生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的说学会了用铁皮修饭桌,有的说知道了铁皮可以从村东头修轮胎那里买,还有的说吃饭不一定非得在饭桌上吃,在灶台上或者地上吃也是可以的。若你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不要生气,因为这是正常现象。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学生们也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奇思妙想。

也许他们没有按照你的预期来回答,也许他们的答案不是你想要的,但他们就是他们,是独一无二的他们。

他们不应该千篇一律,也不会千篇一律,不为其他,只是因为,他们是独特的人。

当你教《平均分》时,让学生们把10个笋分给小兔和小熊,有的说给小兔子4个,给小熊6个,因为小熊比小兔子大,所以小熊吃得比小兔子多;有的说给小兔子6个,给小熊4个,因为小兔子比小熊小,所以应该多给小兔子;有的说可以把笋全给小熊,因为小熊是有礼貌的小熊,它跟小兔子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它一定会把自己的笋分给小兔子的,孔融让梨它让笋,应该把决定权交到小熊自己手里;有的说可以把笋全给小兔子,理由同上;还有的说不应该给小兔和小熊分竹笋,因为它们不爱吃笋;甚至还有的同学说熊猫非常爱吃竹笋,如果被大熊猫瞧见的话,它可是要来夺笋的。

若你遇到这种情况,不要难过,不要流泪,更不要暗叹一声“夺笋呐”,因为这是正常现象。

你不必强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提出平均分的方案,也不必让每一位学生都认同平均分,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提出的方案,在你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的,难以理解的,不合常理的,可是对他们来说,每种方案的提出都是建立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的。

你觉得不可理喻,他们却觉得合乎道理。

你要知道,你的学生们之所以提出一些令你匪夷所思的想法,不是他们想悄悄夺笋,然后惊艳所有人,而是他们的属性使然。

他们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就随随便便改变自己的想法。

他们也许会迫于你的威严而改变说法,但内心却是始终相信自己认定的事。

他们不是傻,不是愚昧,不是固执,更不是按着脑袋都不喝水的犟驴。他们,是人。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当你教《0-9的认识》时,你问学生数字像什么,有的说“0”像天气特别热就去小卖铺里买汽水然后喝汽水时拧下来的瓶子盖,有的说“1”像根被水泡囊了的烂木棍儿,有的说“2”像老汉儿那掉了好几颗牙齿的嘴里啃的一截黑不溜秋的鸭脖子,有的说“3”像躺在窝里睡大觉的小兔子的耳朵,有的说“4”像一棵松树被大坏蛋用电锯给锯掉了一半后剩下的另一半,有的说“5”像妈妈给小弟弟冲奶粉时用来盛奶粉的勺子,有的说“6”像家里吃年夜饭时桌子上摆着的奶奶炒的绿豆芽子或黄豆芽子,有的说“7”像走路颤颤巍巍的进两步退三步的老爷爷手里拿着的拐杖,有的说“8”像爸爸晚上用来观察天上那一闪一闪亮晶晶数不清的小星星的望远镜,有的说“9”像从另一端看到的“6”,也就是吃年夜饭时从桌子的另一边看到的奶奶炒的绿豆芽子或黄豆芽子。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请你不要头疼,不要震惊,不要心急,因为这是正常现象。

虽然他们没有说出常见的答案,虽然他们的答案你觉得很奇怪,但你不必担心,因为这只是暂时的。

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朝着你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发展下去。

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接收到特定的刺激,才会说出特定的答案。

他们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应该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而不是扯着大嗓门无比生硬地告诉他们——

“0”像鸡蛋立桌上,啊?像鸡蛋,记住了吗?不是什么瓶子盖。

“1”像铅笔细又长,啊?像铅笔,记住了吗?不准说像烂棍儿。

“2”像小鸭水上游,啊?像小鸭,记住了吗?怎么能说像鸭脖?

“3”像耳朵听声音,啊?像耳朵,记住了吗?哪里像兔耳朵了?明明是人耳朵。

“4”像小旗随风飘,啊?像小旗,记住了吗?不是被砍一半的树。

“5”像秤钩来卖菜,啊?像秤钩,记住了吗?它像挖奶粉的勺吗?

“6”“9”哨子吹一吹,啊?像哨子,记住了吗?不是你奶奶炒的豆芽子。

“7”像镰刀割青草,啊?像镰刀,记住了吗?不是老爷爷手里的拐杖。

“8”像麻花扭一扭,啊?像麻花,记住了吗?不是你爸看星星的望远镜。

拔苗助长。

我们要相信他们,当他们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会说出让我们满意的答案的。

我们要相信他们,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他们,是发展的人。

独立、独特和发展,构建起了“学生观”的基本框架,指引着教师朝着正确认识学生的道路不断前行,越走越顺,越走越远,越走越年轻,越走越漂亮,越走越静心,越走越长寿。

“学生观”,肝火旺盛教师的必备良方。

心中常背“学生观”,做最长寿的老教师。

“学生观”,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ok,关于“学生观”的具体内容,我们就讲完啦,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讲完了“学生观”,接下来咱们再来谈谈“教育观”。

所谓的教育观,即教师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通俗来说就是,你想做怎样的教育。

你是想让学生粗俗无比张口闭口就是妈了个巴子日他祖宗,还是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不凡一看就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你是想对优等生予取予求,跟奴隶似的好好伺候他们,对学困生爱答不理,像国王一样颐指气使地命令他们,还是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全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谆谆教诲,悉心教导,绝对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