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父推了推眼镜,责备道:“她是你姐姐,晓霞你注意你的用词!”说完,他用征询的眼神看着大女儿。
“方老师认为我在一中可以学得更好。”姜纨简单的解释:“另外,老师已经把我转学的事办了,估计现在想推也推不了!”
姜纨明白亲妈的想法:一中离县城较近,她怕杨家撒手不管。而她,不想承担自己女儿的学杂费。于是姜纨又加了一句:“学校费用还是杨家管。”
就见马兰花立刻松了口气。
姜晓霞还在吵吵:“什么呀!你土死了,又土又难看,我可不想跟你一个学校!”她说着赌气的把新衣服扔到沙发上,回头正准备给姐姐个白眼,突然一下子愣住了!
这……这是姜纨?
她一直都是土不啦叽的寒酸样,可今天居然不土了?
姜纨今天梳着简单的马尾,露出素面朝天而清丽的脸庞,穿着身镇上新到的款式衣服,脚下还踩着双运动鞋,洋气又漂亮!
“我跟你不一个年级,而且马上就要考学,咱们就算在同个学校里,也不见得能碰上!”
姜纨呛了她一句,便向父母告别说要走。姜父留她:“吃了晌午饭再走,早上你妈才买了条鱼哩!”
“不用了。”姜纨客气的拒绝:“我就是来说一声转学的事,还得去别处呢。”
只见她马兰花看着电视,根本没挽留。
姜纨刚出门,就听身后屋里一声嚎叫:“妈!你看姜纨摆得那架子!她侮辱了我你们都不管?!”
…
一家人不像一家人,留下吃饭她会食不下咽。
方老师办事效率太高了。仅仅过了两天,他就通知姜纨:你带上推荐信,明天你就去一中找赖老师吧,已经安排好了。
拿到老师的推荐信,姜纨雀跃不已,感觉命运似乎豁然开朗。
她知道:她的命运从此将要改写了!
一中离小磨子村十几里地,骑车子紧赶慢赶也得好大功夫。为此,她每天要早起一个多小时,实在痛苦。
思来想去,她干脆把做皂的方法都给了郑航家。郑航跟媳妇黄惠兰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姜纨笑着说道:
“一个人做皂,再累也做不成多少。如果咱们一起弄个小作坊专门让人做,会挣钱的多。”
“做皂生意估计能做两三年。生产技术含量低呀。轻工业以后肯定会大发展的,到时候作坊就不行了。”姜纨告诫郑航他们:
“我们先边走边看,随后还是再做别的挣钱。”
此时在郑航两口子心目中,姜纨已经是几乎无所不能的存在了。郑航和媳妇都满口答应:“我们都听你的,你说咋干咱们就咋干!”
说完事,郑航又拿出一沓子钱来:“上个月的草帘子生意不错,加上编的其他物件儿,咱们挣了有上千呢!”
“好事呀!”姜纨挺高兴。
正准备走的时候,郑航媳妇黄惠兰吞吞吐吐的说:“妹子,我有个事跟你说,可是你哥他说我们合伙做事,我这么有点不地道。”
“我看作坊里除了做饭也没啥事,小宝也大了,还有作坊里的婶子们看管,我……我也想出去做点事哩!”
“行啊!”姜纨很为她高兴:“郑航哥说的不对,这有啥不地道呢?”
郑航不好意思的笑了:“你嫂子她想去收鸡蛋拿镇子上卖。我说叫她看着作坊就好,往外头跑啥呀?可她非要去!”说完就被媳妇瞪了一眼。
姜纨明白他的顾虑,诚恳的说:“你放心郑航哥!你们都是厚道人,我心里都清楚哩!嫂子有事业心是好事,你可千万不要因为合伙做事,就干啥都顾虑呀!”
郑航习惯的抓了抓整齐的头发,憨厚的笑了:“妹子你是大好人哩……”
心结打开,两家人反而互相更加深了信任。
听说养女要转学,老队长杨满仓这天匆匆赶来,给姜纨带了三十元钱:“拿上!你去一中上学用的上,买个本子笔啥的,哪里不要钱?”
姜纨想推辞:“我有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