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民当然不是没钱吃饭。
他只是忙着办别的业务,错过了饭点而已,谁知老胃病就又犯了。
得过胃病的人都知道,这病平时没啥,发作起来可真难受的要命!
特别是今天跟他业务对接的那个毛头负责人,说车子坏了还得过两个钟头才会来,根本没有熟人在这里。
郑安民胃疼得出了一头冷汗,正在苦苦的硬捱,幸好被郑航看到了。他对郑航十分感激,便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希望能结交这个善良的年轻人。
老于世故的人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心地善良的人,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十分得力的手下,但绝对会是个值得信任,而且十分靠谱的人。
因为他们不会偷奸耍滑、欺上瞒下,那便违背了他们的本性;
善良的人也不会忘恩负义,或是背信弃义,反之,他们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
生意做到郑安民这个份上,他并不缺那些娴熟的技术工人和专业技能人员,他缺的就是能让自己完全放心,心地善良的靠谱人。
这一点看似不难,却很少有人能完全做到。最起码到目前为止,郑安民还没有发现合适的人选。
和郑航说了会话后,郑安民对他的兴趣越来越浓,两人互相都留下了住址和联系方式。临分别前,郑安民极力邀请郑航,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他那里。
姜纨心里挺感慨:天道真的好轮回。好人就应该有好报!
关于去焦炭厂学习的事情,他们最后是这么定下来的:郑航两口子带上铺盖去焦炭厂,学习人家厂里的一整套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与此同时,作坊生意也不能停止。姜纨就留守村里,负责继续招工和联系业务,为即将开始的焦炭生意尽可能多的积累资金。
这样的安排很合理,双方都没啥意见。于是郑航两口子准备了几天后,便一起出门了。
小磨子村的村民们听说郑家的作坊又继续开了,而且负责招工的还是姜纨,便开始络绎不绝的上门跟姜纨套近乎,都想来作坊干活。
毕竟郑家的作坊活计并不累,按件计钱也很公道,最重要是钱还都发得及时,还从来没拖欠过谁呢!
对于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来说,这可是很难得的。
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谁家媳妇勤快,哪家婆娘懒惰手脚不稳,大家心里都是清楚。
姜纨很快就挑出了几个手脚麻利、又踏实肯做的女人来。被挑中的婆娘们喜笑颜开,没调中的也不气馁——姜家丫头都说了,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呢!
一时间,小磨子村的婆娘们都开始说姜纨的好话了!这个说姜家丫头长的好,那个夸姜纨从小就仁义,心眼就是好。
一片夸赞声中,之前还说姜纨不好的婆娘们,纷纷改了口。谁还记得前段时间喧嚣尘上的那些流言哩?!
除了住老杨家隔壁的吴婶子。
虽说之前跟姜纨闹得挺不愉快,但吴婶子的脸皮显然没有钱更重要。一听说郑家作坊招工,立刻上门来喊孙桂兰一起去做活。
孙桂兰还是要脸面的,极力推辞不去。于是吴婶子便独个儿雄赳赳气昂昂的上郑家门上了。
结果一见面就被刷下来。
黄婶子的嘴巴可不是好惹的,当时就在门口大叫起来:“我不服气!为啥不要我?你这明明就是公报私仇哩!”
吴婶子的脑回路如此精奇,姜纨几乎笑出来。这女人不就是想要让大家为她抱不平吗?可惜的是,她完全搞错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