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2 / 2)

见阿娇只顾着洗头洗澡,他心里暗想:那就给自己那个没出世的六儿子几年时间吧,或者五六年,到时候孩子的天资也看得出来一些了,再行比较吧。

定下心,他又有心思和阿娇调笑,阿娇却只想回去长门宫,懒得理他,匆匆洗完就消失不见了。

刘彻暗叹一声,认命起身。

长安卫青病倒的消息没有传过来,他有些不高兴,略一思索,就传来绣衣使者。

“江充,你派人回京去看看,把太子近日所作所为,一五一十记来。”

皇帝虽然南巡在外,但是诏令还是一条一条传回了长安。

先是陈皇后复位,而后又是陈娘娘病故治丧,又是要垦地种什么棉花。刘据没能体会多久掌权的快意反而天天忙得个底朝天。

垦田种棉花一事好在皇帝已经选好了选好了人,其他桑弘羊收尾负责就好。

长平侯府里也出了不少事情,比如阳信公主搬回了公主府,又比如卫老夫人被卫青送去别院养病。

然而这些事儿还没完,内宫又出了事。

刑容华早产了。

太医属原来诊断的预计是二月中后生产,谁知道这天她还在椒房殿给皇后请安,突然就开始嚷肚子疼。

卫氏当机立断让她就在椒房殿偏殿生产。

好一阵忙乱,直到夜色降临,哭痛了几个时辰的刑容华诞下一位公主。

大长秋急急忙忙让人传信给远在南郡的皇帝。

刘彻正抱着阿娇下棋,见了信,也难免露出喜色,固然不是个皇子,也算是一件大喜事。

至于早产一事……只消知会一声就有人去查。

公主赐名洋,又擢升刑氏为娙娥。

阿娇看了一眼,暗道果然如此。她又想起当年陈阳闯宫门一事,不禁开口:“你等等。”

“嗯?怎么了?”皇帝扭头,下首听令的尚书丞也忍不住抬头向阿娇看过去。

阿娇压低声音,凑到刘彻耳边说道:“你还记得当年陈阳闯宫门吗?就是之前尹婕妤给你下药那回有人假旨说我死了,你去查查刑氏。”

刘彻诧异点头,本就对那个后宫心生芥蒂,此刻越发恼怒起来,但是绣衣使还在长安,也好查。

阿娇啧啧感叹:“我发现你对你的后宫管理很松懈啊。”

刘彻冷哼一声,辩驳:“管理后宫是皇后职责,难道我天天忙着政事还要去盯着后宫那一亩三分地吗。”

他很生气,他不把那些女人放在眼里,但是不代表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尤其是插手朝政。

更何况当时还牵扯了宗正司的人,若果是刑氏下手干的,那他感觉后宫又要好好清查一遍了。

他算算如今后宫人也不多了。

“那就先不晋升了。”

阿娇这才笑着点了点头。她可不是什么被人算计了还故作不知不理会的人,刑氏当年下手又狠,差点要了陈阳的命,她自然也不会留情。

“不晋升的好,阿彻啊,你后宫的人也不少了,不如等回去,放一批出宫吧。”按规矩后宫隔几年会放一波人出宫,年纪常常定在三十五岁以上。

“那些你都快忘了的,不如就放出去,在宫里也占位置,你说是不是?”

“可。”

刘彻颔首。

※※※※※※※※※※※※※※※※※※※※

推一下微信群,阿娇群,里面有几个一起努力写文的小伙伴,阿娇贴吧可以看见二维码,啾咪

1绣衣使者,又叫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西汉绣衣使者作为中央的重要“使臣”,奉诏督察各地,一度非常活跃,甚至“威振州郡”,地位显赫,后来,随着形势变化,“绣衣使者”又有了“捕盗”的职责,也就是镇压农民起义。据考证,“绣衣使者”最早出现于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当时,“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奸益不胜,直指始出矣”,所谓的“直指始出”就是“绣衣使者”诞生的标志;

2江充,(?-公元前91年),本名齐,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曾出使匈奴,官至水衡都尉,出使匈奴归来后,就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捕三辅境内的盗贼,监察豪贵们的越礼过分行为。

和权贵冲突1:江充外出,碰上馆陶长公主等人在驰道上坐车行走,就喝问为何如此放肆,馆陶长公主说:“是太后的诏命。”江充说:“只有公主可以,随从车骑都不行。”便把随从处罪,车马没收。

(本处存疑是不管是窦太后还是王太后都死了很久了)

2:江充陪随皇帝前往甘泉宫,正巧遇上皇太子刘据的家臣坐着车马在驰道(只有皇帝可以乘马车的)上行走,江充抓了交官处置。刘据得知,派人向江充求情说:“我并非舍不得车马,只是不想让陛下知道了怪我平日不管教左右。希望您宽恕一次。”江充不理睬,径直上奏,汉武帝说:“作为人臣应当如此!”对他更加信任,江充真是威震京师。

虽然江充不是什么好东西,但绝对是刘彻手里一把好刀,甚至有点刺出去刀刀致命的感觉。而且他和刘据的冲突,说实话单拉出来看,好像刘据是纵容属下僭越、不思己过、以权势压人,江充反而好像很正直不畏强权

orz我也是醉了。

3尚书属官:

尚书令,秩俸一千石,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

尚书仆射,秩俸六百石,主章奏文书,尚书令不在时,可代行时。

尚书丞,秩俸四百石,佐尚书仆射。

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

二千石曹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

户曹尚书,主吏民上书事。

客曹尚书,主外国四夷事。

三公尚书,主断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