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倒不如把陈选放到林皋身边去吧。
至于大哥一脉,从刘彻告诉她的是,刘彻已经回收堂邑侯府,侯府财物尽没,大哥的长子陈朗,已经是举家迁往霸陵邑居住,算是彻底退出长安勋贵的圈子了。
听闻大嫂忧思难解,前几年没了,陈朗费尽家财好容易得了个门下吏,也被迫在家守孝。
刘彻微微睁开眼,道:“你唉声叹气些什么?”
阿娇瞧着刘彻片刻,觉得他这张脸上,简直写满了寡恩薄幸四个字,道:“我只是想到了我哥哥们。”
刘彻有些诧异,道:“不就在外面吗?不能看见你而已,还难受上了呀。”
阿娇一窒,道:“我是说我亲哥哥,陈须,陈蟜!”
刘彻想了想,想起来他们好像已经畏罪自杀了,不禁道:“他们不是早死了吗?还想他们做什么。”
“死了我就不能想吗?我哥哥们都还有儿子呢!”大哥有两个嫡子,陈朗陈景,年纪比她都小不了几岁,二哥和隆虑嫂嫂得子晚,只有陈选一个混魔大王!
刘彻侧过脸来,看看阿娇,轻声道:“你不是给陈选求了个小官吗?”名义是小,要是林皋真的做出那种所谓的可以写字的纸来,所受封赏肯定少不了。
但是刘彻考虑了一下,觉得那些封赏不碍什么事。说实话,这些年他除了听阳信姐姐叹息陈选如何如何跋扈,也没有听说他有什么才能,文不成武不就,他当年想给隆虑姐姐一个面子赏他一个小官职,那个臭小子却嫌丢人不肯去……
皇帝很生气!他不缺外甥,就算没有外甥对他这个皇帝来说也没有什么,所以他也懒得管陈选,不过是看在隆虑姐姐的面子上,对陈选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但是自从上次夷安和陈选吵起来要和离,陈选就安静了许多,虽然也有腿还没好全的缘故,但是这回腿一好就被扔去造纸坊,他居然没有废话,也算是有长进了。
阿娇脸上显出几分不好意思来,说道:“还有我大哥家的呢!”林皋之前还和自己说了不少东西,一个个都是新奇玩意儿,他还随随便便蹭上一点,应该都有益处。
比如他希望皇帝能开口推广那种叫棉花的作物。阿娇想,虽然陈朗陈景年纪不小了都四十多了,但是去看几块农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呀。
免得家里连点来钱门路都没有。
刘彻凉凉瞥了她一眼,冷着脸往旁边一转,道:“朕乏了,再说吧!”
阿娇气结,抡起手就往刘彻身上打了一下,道:“刘彻,凭什么你对别的女人都是又封又赏的,对我就这么吝啬,我二哥的侯位还是舅舅给的呢!”
刘彻把她的手一捉,怒道:“你能不能不要无理取闹。”
“我哪里无理取闹了?”
“你外祖是文皇帝,外祖母是太皇太后,舅舅是景皇帝,母亲是大长公主,祖父、父亲、两个哥哥都是列侯,还拿什么封!封王吗?”封无可封,还要封,女人就是无理取闹!
阿娇:“……”好像是这样没错哦!
见阿娇一脸恍然,刘彻就知道这个女人一时间又犯蠢了,心里也觉得自己刚才脾气坏了一点,声音就柔了几分:“好了,你要给你大哥家求官职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让我先睡一会儿会好不好,我实在累了!”
阿娇这才笑起来,捧着刘彻的头就按在自己腿上:“你躺我腿上睡!”
等地府把林皋的事情了了,就去找林皋商量商量棉花的事情吧,这种便宜的东西,早一点推及总是有好处的。
听人说,穷苦人家买不起裘皮大衣,也买不起棉衣,冬日里只能捡干草或者芦花填充冬衣,运气极好的或许能捡着富人家丢弃朽烂的棉衣,运气不好的,每年总要冻死一些。
※※※※※※※※※※※※※※※※※※※※
1末尾的“棉衣”指木棉填充的冬衣,保暖性好还轻,彼时富人家有锦裘棉衣避寒,但是穷人家用不起;
2陈须陈蟜兄弟因为馆陶丧期“□□”、“争财”自杀而国除,没有祸及家人的记载,所以设定孩子都在,但是因侯位所得的家财尽没;
3史料记载“婴之六世孙尊,汉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时为霸陵公士,被诏复家,御赐黄金二十斤,令奉祭祀。”,所以这里设定阿娇大哥陈须的儿子已经成为平民,不太富裕,搬去霸陵邑居住了;
4补3背景,汉宣帝(刘询)元康四年,诏在高后、文景武时期因罪失侯的贵族后代恢复祖先的身份,史称“诏复家”;
5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宫中侍卫,为皇帝亲信,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名“光禄勋”,废除原名(之前好像不小心用了光禄勋的称呼,刘彻添改了不少官职,跪了);
6五侯亲贵,化自五侯七贵,五侯一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此处采用这种解释),又指汉成帝同时封其舅王谭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王逢时高平侯,七贵指西汉七大煊赫外戚(也是后族)霍、上官、王、傅、赵、丁,因为文中历史线除吕之外都没有出现,所以改用“亲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