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跨马游街(2 / 2)

“唉!”那老夫子叹了一口气,带着几分心痛的说道:“我刚刚仔细的看了那王志信的考卷,虽然说他策论的内容确实是言之有物,而且还有几分的可行性。

可是单看他的卷面,那一笔烂字不要说风骨了,只能说勉强能够让人看得出写的是什么而已!不要说跟咱们这些大家相比,就算是场中这些考生都比他强的太多,甚至就连读了几年蒙学,用心连上几年字的孩童写的都比他强。

那遣词造句之间不光没有引经据典,甚至都没有丝毫的华丽与美感,简直是朴素的都完全不像是出自文人之手了!那文字更是直白的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都可以明白其中的含义。你们说,他这样的难道不是完全被耽误了吗!

我听说他只不过仅仅读了一年圣人之书,就能考到现在这样的成绩,绝对是有着大智慧的,如果从小就能够有着名师好好教导,那么能够给整个的儒林和文坛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额……这……”一旁的其他官员听到了这位李大人对王志信的评价,一时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他怎么会对王志信的评价如此之高。

“算了算了,现在说这些也毫无用处,不过等此子科举结束进了翰林院之后,我一定要找他好好的谈谈,绝对不能让他就这样荒废了自己的才华!”王大人低声的自言自语道。

一天的殿试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考试就已经结束了。比起之前的乡试跟会试要等一个月才能够出成绩,殿试仅仅三天之后就会放榜,不可为不迅速了。

而王志信更是凭借着那近乎是大白话文的策论再一次摘得了头名,成为了这次殿试最大的赢家,不但是状元及第,还是大庸朝开办科举以来的第一位□□的状元郎,一时间是风光无限。

尤其是当他那取得状元的策论被公布于天下的时候,不光是引起了学子以及仕林中的一阵热议,就连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是讨论不休。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读书人写文章全都是要引经据典,追求语言简练但是辞藻华丽,吟诗作赋就是他们对自己文采的展现。

但是王志信那直白的写法显然是打破了固有陈规,虽然那些所谓的文化人对他的行文表示了诸多的看不起,但却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直接指出他策论的问题。

因为皇帝这次给出的策论题目就是如何更好的推广那三种高产作物,让全国的百姓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到人人有饭吃。

比起其他考生都只会笼统的说大话,唱高论,王志信则是用了实际的实例,直接列举出了几种可行的方式,并且给出了一个大概的年限,令人看过之后就觉得热血沸腾。

当王志信身披红袍,跟榜眼跟探花一起跨马游街的时候,围观的百姓直接挤满了整个游街的路线,甚至还有许多王孙贵族家的小姐们都大手笔的包下了街道两边儿的酒楼跟茶肆,就是为了看这个名满天下的状元郎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