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仁风(1 / 2)

天罡战线 魏楮 1337 字 2020-12-27

宗祠大门古朴厚重,沉淀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大门上一对门神目光犀利,仿佛不管从哪个方向看去,门神的眼神都在盯着来访之人。

上官官轻声念着门口挂着的那幅门联:“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这细柳指的是平定了七国之乱的汉朝名将周亚夫,濂溪自然就是周敦颐了,你们周氏一族还真是文武双全呀。”

周佚报之以礼貌的微笑,他的手指触碰着木门上的脉络,看上去有些许颤抖。在上官官看来,或许是出于归乡的激动喜悦,令他有些情不自禁,因此她并没有催促,而是在一旁静静等待。

然而她却不知道,此时周佚的心中充满了一种紧张的情绪,甚至可以说是恐惧。在这扇门的背后,并不仅仅是血脉渊源,还有历史的真相。这一段时间以来藏在他心头的疑虑,不,准确的说,是他一直极力否认的真相,马上就要揭晓了。

随着吱啦一声轻响,大门缓缓推开,祠堂内阴影重重,但随着门外光线的透入,祠堂内的摆设也逐渐清晰起来。

二人走进祠堂,只见左边墙上挂着巨匾,上书仁风二字,笔走龙蛇,看起来苍劲有力。

这块匾额是六榕寺住持铁禅和尚亲手所书。周佚至今还记得这块匾额的来历,当年他不过才四岁,江上游连日暴雨,江水大涨,省城一带多处堤围崩决,化为一片汪洋,死伤无数。南村因为地势较高幸免于难,而邻村却损失惨重。

为帮助逃亡而来的村民渡过难关,周氏一族纷纷施以援手,用家中存粮赈济灾民。等到洪水退后,六榕寺住持铁禅和尚听闻此事,感念周氏一族的恩德,特意手书仁风二字赠予。

当年情形历历在目,这块匾额做好后,便是由他父亲周巡亲手挂上去的。

在祠堂二进间里,悬挂着近十幅楹联,上面写的无非是一些颂扬功德,教化后人的内容。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古色古香,但并没有灰尘,看上去有人定期打扫。

二人一路到了最里间的光佑堂,堂中是一张大理石的供桌,上面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牌位。

这满堂的牌位是周氏先人安魂之所,更是周氏后裔绵衍昌盛的象征,能够受得起一炷香火的,生前自然少不了一番作为。不过和周佚儿时记忆中相比,眼前的牌位明显多了一些,牌位上的名字也有些许陌生。

周佚一颗心砰砰直跳,目光从牌位上一一掠过,突然他的身躯震了一下,在他左手边靠近角落的位置,静静地放置着两块牌位,离他稍近的那块,表面刷着金粉红漆,上书革命烈士周巡之位八个大字。

不错,这正是他父亲周巡的牌位,而稍远的另一块牌位上,却分明写着自己的名字!

“抗日烈士周佚……之位……”周佚喃喃地念着上面的字,脑海中突然一片空白。

上官官沿着他的视线看过去,不禁惊讶地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这上面怎么会有你的名字?难道……”上官官摇了摇头,“不对,应该是同名同姓吧?”

“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周佚失神地念道,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缓缓地走了过去,昏暗的空气中仿佛散布着时间的迷雾,而他注视父亲周巡的牌位,如同注视着儿时父亲离去的背影。

只是在这背影的身旁,有一个年轻人的身影也随之一同远去了。

在家书记载中,他,周佚,应该已经在战争中死去,而在现实中,他却跨越了将近百年的时间维度,站在自己的牌位面前。

这听上去十分荒诞,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周佚伸出手,想要触碰上面的刻字,却停住了,最终收了回去。

然而手还没来得及落下,便听角落中传来一道急促的呐喊:“住手!”

周佚一愣,只见一位身着唐装的中年人脸色铁青,站在暗门中。他一手插腰,一手指着周佚,眉毛窜的老高,眼睛里像是藏着火一般,仿佛下一刻就会喷发出来,模样极为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