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目前的粒子加速器都是用微波来驱动粒子,在空心的金属波导管中输入微波,使之产生一个电场,用来加速带电粒子。因为微波拥有较长的波长,而且发散空间广泛,所以产生的电场也较大。然而微波具有穿透性,这就导致了在驱动过程中,会损耗大部分的微波,从而降低了效率。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减少损耗呢?
丁化鳞忽然想到一个名字:激光。
没错,就是激光。与微波不同,激光俨然是另一个极致,激光是高度集中的,也就是说它要走很长的一段距离才会出现发散,既然如此它的发散空间几乎等同于零。
这乍听起来似乎和驱动粒子的初衷相悖,毫无发散空间的激光,那么电场强度势必很弱。
但是激光却有着另一个特性,那就是激光很容易发生折射和反射,这虽然是激光的缺点,但只要利用好了,却能成为另一个优势。
丁化鳞试着用刻刀在玻璃芯片当中刻画出深浅不一的褶皱,这些褶皱在通过精密的计算之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激光留在芯片当中,激光在芯片中经过反复的折射,从而产生一个超强电场。
寻常的粒子加速器是通过层层加速,从而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但由于激光的频率是微波的千百亿倍,因此理论上这个芯片产生的电场强度能够瞬间就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程度。
当然,这些也只是理论上而已,芯片中的褶皱只要出现任何纳米程度的偏差,就有可能令整个芯片的能量强度直接下降一个层级。而且没有经过层层加速的粒子,在粒子束直径上也会缩小近千倍。
不过丁化鳞并不准备去毁灭一个星球,虽然粒子束在直径上缩小了,但只要能够提升能量,那作为一件随身佩戴的武器,也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丁化鳞在刻坏了不知道多少块石英玻璃后,终于得到了一枚能效等级勉强看得过去的芯片。
只不过这枚芯片却足足有一张床那么大,厚度也达到了惊人的半米,当然,这是它在经过缩小前的体积。
丁化鳞在接连的失败后终于意识到,假如让他拿着纳米刻刀在指甲盖一样的芯片中刻出精密的褶皱,那恐怕一整年也无法完成。于是他想到自家的物质压缩技术,不管这枚芯片在完成前的体积有多大,只要用物质压缩技术,将其压缩到芯片大小,不就能够达到同样的折射效果了吗?
这样一来,丁化鳞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机械手阿基米德便足以胜任这项任务了。
丁化鳞虽然有取巧之嫌,但是这已经是他依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技术,能够做到提高激光功率的最佳成果。相比于普通粒子加速器的庞大沉重且造价高昂,这枚玻璃芯片算得上足够小巧和低廉了,这项成果倘若发布出来,又将是一个震惊业界的发明。
现在粒子束生成装置已经准备就绪,还需要一个导向磁线圈用以定位和瞄准,这种线圈对于丁化鳞来说可谓是毫无难度,因此在折腾了十几分钟后,也准备妥当。
丁化鳞在逆鳞一号的右臂上设计出一道凹槽,随后将粒子加速器和导向磁线圈安置在凹槽中,凹槽慢慢关闭,看上去只是比先前鼓胀了些许,没有人能想到这里面竟然隐藏着一件无坚不摧的大杀器。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丁化鳞在又付出了三个不眠不休的日夜后,终于能够名正言顺的剥削光灵的能量了。
对此光灵并没有怨言,他可是亲眼见证了丁化鳞在一个星期内,便制造出两项能够震惊学术界的发明,这两项发明,随便拿出一件,都足以影响时代格局。更别说是一个人在短短一个星期内,便凭空创造出来,那简直可以称之为奇迹。
但是丁化鳞偏偏就是创造奇迹的那个人,假如将实验室里发生的事情说出去,恐怕任何人都会嗤之以鼻,但是光灵知道,这却是无可非议的事实。
光灵心想,假如自己和丁化鳞同为人类,他自认不可能比丁化鳞做的更好。
他沉声道:“我并不能直接充当这件战甲的能量源,需要有一个接收装置,我会分出千分之一的能量到这个装置上,这个装置的承受极限最好是1000千瓦。”
“1000千瓦?你确定?”丁化鳞面容瞬间僵化。
“有什么问题吗?”光灵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