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2月1日(5)(2 / 2)

新加坡的日子 孙相华 3312 字 2020-12-14

“苏维诚你出去把门关好了,别让风可着劲的灌到屋里面来,我冷死了。”过了一会儿老妇人用干柴棍一样的瘦手紧紧地攥着那支长长的烟袋杆几乎用了全部的力气在黑黑的铁火盆上沿当当的敲了几下,敲光了烟锅里面的烟垢,咳嗽了一声,说,“庄林,你把我的烟袋里装上烟,点上火我告诉你一件你不知道的事。”

尽管庄林不相信这个老妇人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要告诉自己,他还是按着老妇人说的去做了。

在dl的西山脚下有两户人家的门前分别栽着一棵槐树,据说那是两家人从关里逃荒来到西山的时候一起栽下的。两棵槐树都长得枝繁叶茂,两家人也人丁兴旺。苏维诚他爹一共哥四个,除了苏维诚的爷爷个个都体格强壮,好像有多大的压力都不会压倒他们。谁知道小鬼子来了,侵占了中国,侵占的野心是那样的大,对那时反抗力量薄弱,逆来顺受贪生怕死的中国人根本谈不上是战争,小鬼子很容易就在dl站稳了脚跟,或者说完完全全的占领了dl。把dl当成了他们自己的国家,挖煤矿、修铁路、建房屋,小鬼子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主人,把dl里的中国人当成了为他们驱使的奴隶,到处的抓壮丁,为了防止反抗和震慑反抗到处的杀人,越是贪生怕死越是没有反抗的人们越是早早的死去,死亡的场面越是悲惨。小鬼子来到dl唯一的目的好像就是杀人,除了在杀中国人上决不手软,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他们就像一只只野兽,很多的人们哪怕只要一听到小鬼子的脚步声,一见到小鬼子的身影,就吓得连路都不敢走,连话都不敢说,站在那里哆嗦成一团,唯有等着小鬼子举起屠刀想怎么砍杀就怎么砍杀。很多的人为了活命心甘情愿的当成了鬼子们的汉奸,因此更多的中国人又都死在了这些做了汉奸的中国人手里。

苏维诚的三个伯伯跟邻家王家的一个小子还有他的父亲都被鬼子抓了壮丁。没有被抓壮丁的也在等待着被抓走当壮丁的命运,在下鬼子的刺刀和枪口下可想而知的命运也只有一个,鬼子绝不会因妇孺孤寡而会心慈手软一点点,dl到处弥漫着死亡和恐怖的气息。

尽管每个人最害怕的就是死亡,但是死亡就像影子一样紧紧地跟着人们,好像人们走到了哪里就追到了哪里。尽管每个人的心里都在做着逃亡的打算,谁又知道外面的世界比dl又会好到了哪里去。一旦没有逃出鬼子和汉奸的魔爪,被那些极力讨好鬼子们的汉奸发现或抓住会当杀鸡骇猴的靶子。一定的时候人们心里害怕的并不是敌人而是都藏在敌人后面的所谓的自己人。

与其都在这里等死还不如逃走,这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没有办法的办法,更何况苏家跟王家也是一起从口里逃荒才来到dl的,于是苏维诚的奶奶就领着还没有被抓去当壮丁的苏维诚的父亲还有王家最小一个小子,还有一个人那就王家最小小子的姐姐一起逃离了dl。尽管黑白无常索命的铁链一直在后面追着他们,他们走到了哪里稀里哗啦响声就一直响到了哪里,命运好像特意的给他们打开了一条生存的道路,直到有一天他们钻进了一片茂密的杨林,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杨林里面的野兔好像比人还要活得自由,有了这片茂密的杨林做掩体,就再也不想出去了。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生存能力远远不及野兔的生存能力,但是为了活命人只好像野兽一样回到原始的状态中去,挖起了地窨子,盖起了窝棚,我并不感到自己的房子很坏,那时候连这样的房子都没有。紧接着逃命来到杨林里面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开始在死掉杨林的空地里种蔬菜种庄稼,甚至有人开始砍倒了杨林开垦了土地盖起了房屋,就这样开始有了杨林这个地方,杨林这个地方的杨林也在一点点的减少。那时候王家小子的姐姐已经嫁给了苏维诚的父亲。等到外面的世道太平了,苏维城的父亲跟着王家的小子又回到了dl准备找到自己的家人,尽管dl的小鬼子已经走光了,但是dl早已不再是以前样子了,那两棵槐树不见了,那两家人的院子跟别的地方一样密密麻麻的堆满了一个个的土包,没有人知道这些土包里到底死了多少人,没有人知道这些土包里面埋的都是谁。从那以后苏家跟王家在清明的时候就到那个埋满土包的院子里面去祭奠死去的亲人。在王家小子第二年的清明从dl的西山祭奠完亲人回来的时候,就得了重病,有人说他是中了小鬼子的毒气,不久就死去了。在王家小子姐姐的主张下,王家小子的媳妇领着刚刚出生的一个男孩就嫁给了杨林一个姓庄的人家。

从那以后两家人再也没回过dl的西山。

这都是命啊!让那些屈死的灵魂都安静的死去吧,即使在他们死去的时候给亲人们留下了无比的哀伤,但是这些哀伤又有什么作用,即使他们活着又跟死去的人有什么两样。他们的存在与死亡并没有为这个人世间起到过一点有用的积极的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激发了让那些有着民族气节的人实在不能隐忍下去了,即使死也要换做另一种死法,没有后一种人的牺牲和死亡又怎么能得到今天这样平安的生活。

好好的想想吧,咱老百姓的身后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老百姓活得就像地上的草木,人家想怎么践踏就怎么践踏,想怎么砍伐就怎么砍伐;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老百姓活得就没有一点的尊严,在人家的眼里根本没有一点生存的地位;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老百姓就像地上的沙土,遇到一点的事儿就蒙蔽了头脑,就像遇到风暴扬起的沙土,顿时迷惑了方向。只有国家强大了老百姓才有好日过。只有老百姓好好的过日子,国家才能强大。

那天庄林从苏家离开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回头看着那两件破烂不堪的土屋,他永远都没有管那个老妇人叫一声姑姑,老妇人也永远没有听到这个世界上曾经人丁兴旺的王家最后仅有的一个侄子叫他一声姑姑,她睡去了,永远的睡去了。但是老妇人那张像老核桃一样的的脸在庄林的心里永远都没有忘记。那一道道深深地皱纹就像一道道的伤疤,每一道的伤疤都曾经有过一段怎样的残酷的经历。尽管他从来也没有跟苏维诚提起过老妇人跟他说的话,甚至从来没有从表面上对他有过一点善意的表情,但是杨林镇最大的院子就是在他有能力做主张的情况下自己让给了他们。至于庄玉玲已经表现出来的对苏家的好感,他是绝对不允许使这种好感再发展下去的。至于苏维诚的小子以后到底会咋样,那是要完全的凭借着自己的生存能力,他是无能为力的。

社会的变化完全的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事情的发展更是让庄林感到始料不及。

“为什么会是这样?”当庄林跟他老婆的记忆永远的停留在儿女出嫁时的那种气派的场面时,女儿早已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五年以后的一天里,庄玉玲又回到了杨林镇,这一次回来的不再是她一个人,还有一个四岁的女儿跟在她的身边,尽管这一次庄玉玲的身份又回到了五年前没有结婚时的样子,又一次把娘家当成了自己的家,她离婚了。对于杨林镇的人来说她离婚就像她结婚时一样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和好奇。

市的范围就像投进水面引起的同心圆波越向外扩张的面积越大,哪家小子娶媳妇的鞭炮声在杨林镇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杨林镇同样也不缺少热闹的,有一家的姑娘出嫁了尽管人们还是照样的挤出了家门抢着来看热闹,更多的人们是借着机会赶凑在一起尽情的打情骂俏说说笑笑,女人们尽其可能的把自己打扮的风骚,以勾引更多男人的眼神为能事。男人也大胆的使用各种下流的手段撩拨着估计能上自己圈套的女人。

“你还是跟你的老婆好好的过日子吧,你老婆跟你过得已经很不相意了,我可不想跟你去受那种没完没了的活罪。”

在这人多混杂的时候,一个男人正在用一种下流的手段偷偷地撩拨邻居家长相俊俏的媳妇。没想到邻居家的媳妇非但没有钻进他的圈套,反而当着大庭广众直接的把他的丑事给揭穿了。

“你认为这样做有意思吗?不必要拿着这种话来显示自己的清高,我可不搭你的一点交情,都是一个村子里住着谁不知道谁啥样?”

被邻居家媳妇揭穿的男人,还有被男人的媳妇揭穿的邻居家的媳妇似乎并不在乎这种有意的恶搞。在人们的笑声中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显然人们并不完全是为了给新出嫁的姑娘送去祝福来的。

清一色长长的豪华迎亲车队显摆着男方家资的阔绰,从庄林家的门口一直排到了杨林镇的街边,对于这样的场面一双双围观的眼睛特别是那些已经出嫁的或者没有出嫁的女人表情并没有流露出多少羡慕的表情。无论是亲身经历过的还是亲眼看到过的一桩桩一件件表面看似幸福美满的婚姻就像软皮蛋一样,经不得一点点的磕碰,轻轻地一动就破裂了。婚姻的门槛也早已约束不住人们对于感情的自由。

庄玉玲结婚以后,尽管庄林跟他老婆不止一次的去过说是去亲家看女儿了,实际上他们连亲家的家门口都没到过。那个在有身份有地位家资丰厚的亲家有哪里看得上在他们眼里家境贫穷又没有文化素养的庄稼人。庄玉玲婚姻真正破裂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她女儿的出生,尽管女儿的长相一点也没有逊色于母亲的美貌,但是对于那样的家庭他们怎么会喜欢一个女孩的降生,在中国绝对没有允许像这样富裕的家庭可以多养一个孩子,或者直到生出一个男孩来继承家业的时候为止,在这样的家庭计划生育只限制在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将是把女人的命运推向了怎样不公平的地步。庄玉玲的女儿降生了,一家人绝不会希望在不久将来这个家里一切会落到一个跟这个家庭旁不相甘的男人的手里。可想而知庄玉玲接下来的日子在这个家庭接受了怎样的不公平的待遇。她一次又一次的回到了杨林镇,每一次都会在杨林镇的娘家住上很久的日子,但是无论她怎样都不会回到以前没出嫁的样子了。

“玉玲姐,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这是五年以来苏方达第一次跟庄玉玲见面,尽管有多少次两个人在杨林镇就要遇到一起了,但是两个人几乎都同时刻意的避开了,如果这一次不是苏方达主动地找上门来说要见见她,说不定庄玉玲还在有意的避开他。在苏方达跟庄玉玲说话的时候,心里有些怯生生的。

尽管五年来苏方达几乎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是在庄玉玲临出嫁的时候告诉他不要再干收捡废品的行业那天起,他就改行了跟着自己在收废品的时候认识的吴成贵的儿子吴爱民学起了手艺,现在正准备着去新加坡电厂干安装的技术活。

“玉玲姐,你有什么打算?”

“我能有什么打算!过一天算一天呗!”

“我是说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庄玉玲知道苏方达来找自己的意思,在苏方达没来找自己之前她的确没有想过那件事,甚至不再去想跟哪个男人再一次组合家庭的事了,她已经不再有没有出嫁前做姑娘时那样的心里了,她需要好好的抚养自己女儿,不要让自己的女儿在以后成长的路上受到委屈和不公平的待遇,对于能够满足她这样条件的男人几乎失去了希望。

“我现在有能力养活你跟你女儿。我能让你跟你女儿过上好日子的。我永远都会对你跟你女儿好的。”苏方达知道如果再不跟她坦言的表白已经没有机会了,他第二天就要去新加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