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你看我我看你,各个讪讪。
“回王妃的话,没有皇上的口谕圣旨,属下们也不敢……”将士低下头去,抓了抓耳朵。
陶桃迎着满面的寒风,眼也未眨。
她能想到此时此刻,景爷在摩洛国的血海之战里,相比于她在此处,已是莫大的天赐。
风砸在脸上干疼的很,丫环翠梅着急劝说王妃道:“王妃,咱们要不还是先下来吧!”
陶桃伫立在此,一动不动,“下令。”
将士们好生为难,跟着劝说:“王妃何至于此。属下们直接用武力镇压百姓就好!何惧他们不依?”
“放肆!”
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陶桃秀脸带着坚决,落在了将士的脸上,冷声道:“你们怎么对待百姓,百姓就会怎么回馈你们!谁也不准动百姓们一根手指头!”
城门口底下,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百姓们木讷的站着。
他们抬头看着那高风处,那抹女子瘦削坚强的身形。
就在此时,一身明晃晃的龙袍出现在众人眼前,只听得人启声道:“传令下去。王妃的口谕,就是朕的旨意!”
杨宋一袭金龙锦袍,他俊朗的脸庞清晰,负手阔步而来。
从将士们中间走去,将臂膊上的披风,一掀开,披在了陶桃的双肩上。
“皇上!”
众将们单膝跪在两侧,齐刷刷的两排,脸上都有些错愕。
开朝都没有过,皇帝给王妃披衣的先例。也没有过,王妃口谕便是皇帝的旨意。
但杨宋,偏就开了这破先例!
“怎么?”他冷声的负手,站在陶桃的身旁,看着将士,“规矩都是人定的。朕是天子,还定不了这规矩?”
陶桃下意识淡淡拢紧披风。
这绒披风,是给肚子里的孩子披的。
众将士噤若寒蝉,不敢再言。一身盔甲,衬得身上重量更沉了些。
烽火台火焰之盛,杨宋看向身旁淡然从容的女子,伸手扶住她的胳膊,“你有孕在身,随朕回宫吧。”
陶桃秀眉微动,如墨的青丝在风儿中吹拂。
立在烽火城墙之上,陶桃俯瞰着底下百姓的盛景,开口道:“我确保百姓的安危。”
杨宋俊眉微拧,他拂了拂宽大的袖袍。
凝视着一片纷乱六神无主的人们,他扬声凛然道:“朕的子弟们!朕与你们同生共死,只要有朕在,必护你们无忧!”
一言而出,杨宋袖袍摸出一把锋锐的尖刀,割发落下,“以此发为证!”
一缕青丝随风吹下,落在百姓们的手里。
众人错愕不已。
“……皇上!万万不可!”
“天啊,皇上的断发……”
百姓们错愕不堪,惊觉恍惚,大梦一场。
他们顿时齐齐跪拜,乌压压如乌云席卷一般叩下,感激涕零的喊道:“皇上——”
众人之势,势如滔天。
正是在这一刻,杨宋忽而想通曾经无法想通的事。
“朕明白了。”他缓缓看向陶桃秀丽的眉眼,与她双目相对。
陶桃也明白皇上想说什么,彼此不言,已是默契的心知肚明。
坐上高位之人,得民心则得天下。天下是百姓们的天下,当臣民们跪在自己身前时,那一刻才是真正的皇上该承担的责任。
有将士抱拳作揖,出列恳请道:“皇上,末将这就遵令,严守城门,确保百姓安危!”
立刻带着其余的人,出动城门口,安抚百姓的情绪,并给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