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仕荣对这两本书信心很足,所以第一批就印了两千册书,每本书一千册,这个时代的书价格很高,所以每本书要五钱银子,折合成铜板就是五百个铜板,对于书来说,这个价格还算比较实惠的。
对于富人来说,这本书不过一顿饭的花费,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是不便宜的,这铺子里的伙计一天的工钱五十个铜板道八十个铜板不等,一本书要花费差不多十天的工钱呢。
但是两本书刚开始售卖的时候跟聂仕荣预期的差了很多,买的人寥寥无几,沈春意虽然不管销售的工作,但是书卖不出去,她就没钱收,所以只好也跟着想办法。
观察了几天,沈春意觉得书卖不出去,主要是宣传不到位造成的。
她选择了和郑沫家的茶楼合作,挑了几个章节让说书先生在人最多的时候讲,但又不讲完,顾客要问就说这是书局免费提供的几个故事,是为了给书局的书做宣传,欲知后事如何,还请到书局买书。
这样一来,来问这两本的人,一日比一日多,沈春意又让惜云和道生两位画师画了巨幅的海报,自己亲自写了简介,挂在书局门口,两本书彻底在三川府热卖起来。
当然沈春意也不会让郑沫家的茶楼吃亏,等书局的书卖的差不多了,郑沫的酒楼的说书师傅就可以把整本书的内容讲出来,因为不会所有的人都去买书,茶楼的受众还是很多的,郑沫说自从她家的说书师傅开始说这两本书的故事后,茶楼日日爆满,现在都要提前订座了!
第一批书卖完以后,沈春意分得五百两银子,第一册书加印了两次,又开始推出第二册书。不管有多忙,新的一册书画插画的时候,沈春意总会常过去看看,但是不会再日日陪着两位画师了。因为通过第一册书,两个画师已经知道了沈春意的要求和标准,印书之前,沈春意也会先检查。
两本书的第一册书仅在三川府沈春意就挣了八百两银子,聂仕荣说现在已经开始在别的郡府卖了,因口碑已经慢慢传出去,所以一开始卖销量就很好。
聂仕荣和沈春意商量好了,每两个月出这两本书中的一册,沈春意看这收益比较稳定,又是个长久的收入,就大胆的开始筹划学堂的事。
先跟外祖父和母亲商量了,润夏和秋浓也被叫来听了听,这个学堂不同于家里其他的生意,是个带些慈善性质的,虽然沈春意打算从两本书的收益中出这笔钱,但还是想征求家里人的同意。
家里人无一例外都是同意的,外祖父甚至想和沈春意一起筹备,母亲觉得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又是沈春意想做的,她自然支持,润夏和秋浓也举手表示支持。
沈春意计划开的学堂很大,她想收济世堂的孤儿,农庄的孩子,还有贫苦人家的孩子,所以她不想把学堂开在府城,而是在农庄附近花五百两银子买了一大片地,准备把学堂开在那里。
她和外祖父一起画了设计图,学堂分为教学区、实践区、活动区、饭堂、宿舍几个区域。
沈春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想让女孩们也来上学,但外祖父说大苍国从未有男女混学的先例。
能读书的女孩子大都是世家大族,她们读书也是家里人教,或者请了师傅专门教导的,而不是去上私塾。
沈春意想着,如果她想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势必要冲破世俗,和人为的重重阻碍,成为众人眼中标新立异的人物。
在这个时代,这对于女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多美好的词汇,沈春意的心一下子变的比较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