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欲买桂花同载酒28(1 / 2)

尚原些年时不时会打京中的消息,在到衡玉那句“已经许久没喝过酒”时,他敏锐察觉到句话中的淡淡怅惘。

才过么几年时,当初他坐在那里笑看衡玉三打闹,与他们三共饮,今日就只剩他个老头子和衡玉两个坐在里对酌。

事变化还真是……无常啊。

“要与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尚原把两的酒杯都满上。

衡玉唇角微微弯起,声音里的最后一抹怅惘消散无踪。她平静:“好像没什么好说的,我们三就是很自然而然地发展到了今天一步。”

“……没什么好说的那就来喝酒吧,今夜我二来喝个痛快。”尚原揭过个话题,招呼衡玉来喝酒。

两酒量都很好,端来的几坛酒慢慢都见了底。

喝到夜色渐深,空气中增添了几分凉意,衡玉起告辞离开。

尚原起,负手而立,目送着衡玉被婢女搀扶着回。直到衡玉和婢女的影都消失在他的视线里,尚原缓缓抬起头,看着挂天上的那轮皎皎明月。

“千古以来,一直挂在那里,没有变过。”

“但是啊,变可真快。”

接来半个月衡玉都待在尚府,偶尔兴致起来,她会趁着太阳还没开始晒,和尚原一起爬到龙眠山山腰,取山水泡茶;还会趁着天色不晒时,戴一顶斗笠,背着箩筐前往茶田,采摘回自己炮制茶叶;尚原的两个学生过来时,她也会给他们上了几堂课,教他们官场往来之。

总之,衡玉干了一切附庸风雅之事,和尚原聊了很多话题。只是在聊天时,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两个从来没有聊过朝堂如今越来越扑朔迷路的局势。

眨眼,衡玉已经在尚府叨扰了足足半个月。

八月二日,天气难阴凉,是个适合远行的好日子。

衡玉穿着一宽松薄凉的长袍,站在马车边与尚原告别。

其他都在收拾着行李,很有眼色地离两远远的,没有上前打扰他们。

尚原一个不大的食盒递给衡玉:“喜欢我府上厨师做的栗子藕糕,我就命他做了些,拿在路上吃。”他笑了,不知又从哪变出一壶酒和两个干净的空茶杯来,“次一别,不知又要何时再见,我再共饮一壶酒吧。”

衡玉亲自接过食盒,又端走尚原刚出来的一杯酒。

她一口干掉杯子里的美酒,把空杯子推到尚原的眼前。

“麻烦尚大再给我满上。”

尚原失笑,任劳任怨地帮她满上酒。

两不再说话,就么安静地喝着酒。

一壶酒喝完,也已经把行李收拾差不多了。

衡玉抬起手,折断那支斜伸到她眼前、开潋滟的月季花,花朵递到鼻尖轻嗅两,突然笑问:“大还记吗,曾经在我里寄放了一个玉盒。当时我告诉大,如果有朝一日大觉时机到了,想要取回玉盒,尽管来找我。现在大想要取走了吗?”

尚原负手而立:“那个玉盒,早已经是小友的东西了。是拿出来用还是毁掉,都由来决断,不必再过问我的意思。”

衡玉唇角微微弯起一丝弧度:“多谢大成全。”

尚原也笑起来:“个玉盒里寄托着我一生的政治理想,我没有那个勇气和胆量把它拿出来,只巴不其他有个勇气和胆量。如果要谢的话,也该由我来谢。”

作为密阁之,应该是个纯粹的帝党没错。

但太子做了那等狠厉歹毒、丧尽天良之事,难就不需要付出代价吗。

他不会背叛陛,可他的政治理想也让他的眼里容忍不了些事情。

斟酌片刻,尚原问:“个玉盒打算如何处理,是要给三皇子吗?”

夏日的风也是燥热的,迎面吹过来,衡玉抬手别了别被吹乱的头发:“先留在我手里吧。日后要如何处理,我也没想好。”总归……现在也没到拿出来的最好时机。

太子乃储君,乃偌大山河的未来继承,一旦定,想要废掉他的储君之位就非常困难。

更何况现在康元帝对太子还很满意。

目前来说,仅凭玉盒里的东西,还不够扳倒太子。

衡玉扫了眼整装待发的马车队伍,朝尚原一拱手:“尚大,就别过。”

尚原拱手回礼,认真:“就别过了。”

离开桐城后,衡玉又走访其他几个县城。

她在江南足足待了一年时,几乎当地所有大好河山都走访了一个遍,也各种富有盛名的美食都尝试了一个遍。

一年来,她是一点儿也没黑没瘦,秋分和冬至倒是黑了不少,行事也更加干练了。

来年六月,趁着长江水源充足,衡玉一行乘船北上,途径帝都而不入,直接赶北境找沈洛叙旧。

就在今年年初,沈洛靠着几年积累来的战功,升为正四品宣武军,手领两万马。

目前他和他的军队都在樊城个小城镇边上驻扎着。

沈洛个升迁速度不知羡煞多少,然而,还是沈国公有意压制的结果,不想让沈洛和沈家过于木秀于林。

如果不加以压制,单纯用些年的战功来筹算功劳,沈洛现在怕是已经能以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坐稳正三品武的位置。

沈洛对习以为常,反正对他来说,升官不升官没什么区别,他就算没有官职在上,也敢指着一堆朝廷重臣破口大骂。好吧,当然他从来没骂过就是了。

今天天还没亮,沈洛就清醒了。

他早已经习惯了个作息,起床洗漱,穿着一薄衫在演武场里活动筋骨。

等到全活动开,沈洛取过挂在武器架上的凯旋剑,练了完整的剑法。

在他挥舞长剑时,天边一点点拂晓,天色变明亮。算着时差不多了,沈洛收起长剑,用布巾擦着汗回屋里洗漱,换了干净的衣服。

用过早膳,他一清爽地走军营,日常巡查军务。

样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变化,巡查完军务,就差不多到中午了,沈洛觉肚子有些饿,把钱袋子塞进袖子里,揣着装满铜钱碎银的钱袋子往城门附近的面摊走——以往他最常来家面摊吃东西。

面摊主是一对老夫妻,与沈洛早就已经熟了,见到他来了,正在揉面的老妇笑:“沈大,还是两碗云吞面再卧两个鸡蛋吗?”

他们个面摊就是小本经营,再加上樊城贫穷,面摊上原本是没有鸡蛋种金贵物的,但沈洛时常来,老妇知他份尊贵,就会在摊子里备上那么几个从邻居家收来的鸡蛋。

沈洛笑眉眼都弯起来。

他是浓眉大眼的长相,边境的风沙、战场的硝烟打磨了他曾经青涩的棱角,时他轮廓分明,手按长剑,穿轻甲,分明已经是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领。

“好,就么来。张婶,都不知,我已经饿前胸贴后背了。”

老妇笑容更盛:“好好好,很快就好。”

老妇手脚麻利,她的丈夫帮她烧着柴火,夫妻配合,很快,两碗云吞面就出炉了。每一碗云吞面上都放着一个色泽金黄诱的鸡蛋。

沈洛说自己饿前胸贴后背是丝毫没夸张,两碗面一上桌,他立即从筷桶里取出一双筷子,眼巴巴等着面条放凉。

在沈洛眼巴巴望着那碗面条时,一个仅有三辆马车的车队缓慢抵达樊城,正在排队接受入城审查。

衡玉撩开马车帘,望着座入眼几乎都是茅草房的城镇。

“樊城,是越来越荒凉。”月霜端起一杯刚沏好的茶递到衡玉眼前,顺着衡玉撩起的那条缝隙往外看,感慨出声。

她出生于行唐关内,老家距离樊城并不远,小的时候她家里没出现变故时,她父母还带她来樊城走过亲戚。

如今她父母早已辞多年,樊城也越来越没有气了。

“樊城的地理位置太靠边界了。些年大周和大衍的仗就没停过,城里能跑的都跑了,剩的都是跑不掉的,可不是荒凉来了吗。”

衡玉感慨一声,有些唏嘘,接过茶水喝了一口。

从樊城拖家带口跑出的不少,但是进樊城的就少了。衡玉他们个车队看上颇为富贵豪华,才一入城,就受到了最严格的审查。

冬至跳马车,快步跑上前,没和守城的士兵摆架子,笑着路引等物递给守城士兵。

所有手续都是齐全的,守城士兵自然没有为难他们,颇有些拘谨地把路引递还给冬至。

他怎么觉个就已经很有气势了,乖乖,那坐在马车里的主,是怎么样的气势啊。

心嘀咕着,守城士兵随口问:“我瞧着们一行份不简单,怎么会千里迢迢从帝都来樊城?”

路引上只写着衡玉是哪里士,姓甚名谁,并没有详细写她的份,守城士兵就是个小士卒,辈子都没离开过周围圆百里,自然也不可能从她的名字猜出她的份。

“我们家公子是来访友的。”冬至好脾气一笑,他素来稳重。

“访友?”守城士兵更稀奇了,樊城百姓,该跑的都跑了,怎么会有特意来访友。他自以为猜到了真相,“们是来探亲的吧。”

“也可以说是探亲,挚友如同亲嘛。”冬至又笑,声音提了一些,“我们家公子是来找沈军的,说他现在就驻扎在樊城周围……”

“沈军!”守城士兵的声音猛地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