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硬塞过去的官职(1 / 2)

走出御花园,早就一哄而散的文武百官此刻并未走出皇宫。

不过今日这事儿,属实有些摸不着脑袋了。

想必三日之内,这长孙冲带着太子李承乾在御花园煮火锅的事迹便会流传开了吧?

火锅这玩意儿已流传数百年,可最开始也不过是民间为了便宜行事产生罢了。

其实始终算不得什么等的上台面的大雅之物。

更别说上得了帝王将相家的美宴了!

可长孙冲倒好,不仅带头煮起了火锅,还搬到了御花园了!

至于这会儿,李世民火急火燎的领着一班心腹回到了御书房内。

如今大唐一切欣欣向荣,国力逐渐强盛。

可是明白人心中都知道,这也只不过是表相罢了。

宣武门之变,朝堂两座最大的山头碰撞,带来的祸患,远不是如今那般看上去风平浪静。

实则那夜李世民大手一挥,率先出击,算得上险胜罢了。

此后清异己、平民心,皆动用了城外那支五万护城大军!

还有贬谪、暗杀李承乾心腹余孽等人.

对于一国朝堂来说,已然算不上伤筋动骨了,而是破败不堪,一片凋零!

所幸有身边一班幕僚出谋划策,才堪堪稳住局势。

不过还有一事,却始终是李世民的心腹大患。

早年大唐开国,一片生机勃勃,自当论功行赏。

其中武将之中,又以他罗艺为首,位列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之位!

加之罗艺势力庞大,麾下战将不计其数,遂镇守幽州门户。

别说大唐之内噤若寒蝉,即便是关外突厥,也少有惹事的。

可恰恰在于,这罗艺,乃是前太子李建成的人!

其关系不是兄弟却亲如兄弟!

如今李建成倒下,罗艺自然也是唇亡齿寒的境地,可偏偏幽州门户在罗艺之手。

所以,李世民心中焦虑的,是关外突厥来袭,更是罗艺起兵造反!

所以,一场在宣武门夜幕下发生的屠杀,绝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危害。

当今大唐,说是百废待兴也丝毫不为过!

此际,御书房内。

李世民亲手执笔,房玄龄更是亲自研磨。

十位国之柱石不顾形象的围拢过来,就连程黑炭和尉迟敬德也伸长了脖子。

他们不懂什么家国大事,可此前长孙冲十三策之中有一条,他们却是实打实的听懂了。

那便是边军改革。

这会儿,李世民喃喃自语,专注无比。

一条条以正楷书写而成的国策缓缓呈现。

时不时的便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提醒加注。

一堆人就这样不顾形象的忙碌半晌。

终于,李世民长舒一口气,依旧有些恋恋不舍的放下绒笔,感慨道:

果真国之大策啊!

每每研读一遍,便愈发觉得这些策令于我大唐,简直犹如神助!

众人沉默不语,唯有向来言语不多却能够一语中的的魏征轻轻提起李世民刚放下的绒笔。

这等越庖代俎、大逆不道的行径,李世民却并未生气,反而稍稍让开身位,凝神观察。

魏征提笔不下,仿佛犹豫、又仿佛在思考什么。

终于。

良久之后,魏征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轻轻落笔于其上。

太平十三策最后一策。

改革军制,尤以凉州为主,自南向北打造一条纵深千里的战线。

同时大力发展驿路,建立斥候、游骑等部,设锦衣卫,上至将军元帅,下至校尉部署,皆在密切观察之中!

众人望来,只见魏征长叹一声之后,终是写下如今朝堂最讳莫如深的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