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2 / 2)

她掩去眸底的失望,笑了笑:“你想看,难不成我还能拦着你?”

姜蓉去到角落里,看了好一会儿,总算找到花月动手的地方,她掩唇惊呼一声:“这是怎么回事!”

姜蘅不明就里地走过去,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姜蓉已然高声喊叫起来:“姐姐!这可是御赐之物!你将它从杨家手里夺了了过来,怎么不好生保管呢!”

亏了她的大嗓门,不过半个时辰,姜府上下都知道了珊瑚树被毁的事情。一时人心惶惶,俱觉脑袋好像成了被线系在脖子上的物什,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线就会断了,脑袋就会掉下去。

等姜蓉笑完了,姜蘅方才道:“确是我的过错,不过当务之急,难道不是该好好查查究竟是谁动的手?不妨就由阿蓉随我一道去正院里走一遭,请二婶定夺此事吧。”

姜蓉被她说得发愣,怔怔地望着她。

不,不该是这样的。

姜蘅难道不应该惊慌失措吗?她难道以为查出真凶就没事了?不可能的,爹娘一定会重重责罚她,她当初不知好歹和杨幼仪赌了这尊珊瑚树,已经是将姜家放在了杨家的对立面,如今只有她因为珊瑚树受到责罚,才能打消杨家对姜家的偏见。

杨郎也就不会夹在她和杨家之间左右为难。

她定了定心,心知无论如何母亲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顺了自己的意,重罚姜蘅,而父亲更不必说,他从来不管家事的。

“也好,这样大的事,是该让母亲定夺。”她低着头,和姜蘅一道走出芳汀苑,去到了正院里。

贾氏听闻她们的来意,放下了手里的针线活,淡淡睨了姜蘅一眼:“兹事体大,也难为阿蘅眼里还有我这个做二婶的,肯让我出面来处理这事。不过你既然来了,有些话二婶少不得要叮嘱你几句,大邺女子,以贤良淑德为重,你虽失了记忆,又在乡野之地养了两年,可回京之后,想必对这句话有所感悟,是也不是?”

姜蘅低头聆训:“二婶说的是。”

“你再想想前些日子你的言行,那般咄咄逼人,谁看了不说一句小家子气?着实堕了咱们姜家的风度名声。往后还望阿蘅谨言慎行,莫要再像梁园宴上那般,嗯?”

贾氏面上没什么笑意,周身笼罩着淡淡的威严。虽说花月被抬成了姨娘,狠狠地打了她的脸,但好在没两日功夫花月便被冷落下来,而姜蓉又在一旁贴心安慰,贾氏自然便重拾起当家主母的气度来。

如今坐在榻上,便是淡淡看着姜蘅,都让姜蘅身后跟着的几个丫鬟觉得压抑。

姜蘅却想起来很久以前,她和姜蓉一道在魏家族学的时候,姜蓉每每在学堂上力压魏家一众同窗,得了夫子夸奖的时候,贾氏都十分高兴,恨不能将得意两个字写在脸上。

她低垂着头,散漫地应了声是,没让贾氏瞧见她脸上的不耐烦。

说罢此事之后,贾氏才处理起来珊瑚树的事:“究竟是谁动的手当然要查,不过阿蘅保管不力,也该责罚,二婶说得对不对?”

姜蘅勾了勾唇:“不知二婶想怎么罚阿蘅?”

贾氏抿着唇:“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若是不磨一磨你的锐气,总有一天要闯下祸事。二婶疼你,却也不想看着你走上歧途,不妨趁此机会,你亲自上杨家向杨将军道回歉,再禁足一月,养养性子。”

她已经知道了女儿和杨家大公子的事,目前倒也不急着对付姜蘅了,只想解了姜杨两家的仇怨,好为女儿嫁去杨家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