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岸之前,顾巧和那对老夫妇打听过,边城的西市是大炎朝和南陵的互市,那里驻扎着许多来往两国的商队,一些本钱小的商人如果想赚点小钱就会来西市牙行打听,要么交银子跟着大商队行走,要么就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一起搭伙做伴租车前去南陵。
西市还有专门的银号,可以将大炎朝的银票兑换成南陵银票,也可以换现银。顾巧到安、宁两州的时候本就随身带着四百多两银票和十几两散碎银子,后来在白静轩那儿得了六百两。她自己也不知道去南陵会停留多久,反正以后若是回来还能再换回来,便干脆换了一千两银票,另外四十多两散碎银子。
换好了银钱,顾巧便往牙行走。边城的牙行是官办,功能齐全童叟无欺,听说还是当年先太子在的时候将规矩定好的,之后的人也都多有推崇。
顾巧一进门,就有小童迎上来:“这位夫人是想买卖货物、买卖人口还是租用车马、聘用护卫?”
“我想去南陵寻亲,不知能否找个安全点的商队让我跟到南陵月亮城。”月亮城不是南陵繁华地带,但却是南陵最美的城市。
小童点头表示理解,带着顾巧沿着牙行的回廊往东边商行办事所行去。但凡要经过边境的商号都要到办事所取得大炎官方和南陵官方共同颁发的行商木牌,凭着这个木牌做生意既是行商的保证,也是商号的信誉。不管商户大小,都要来这边登记造册发不同规格的木头牌子。
顾巧觉着吧,这大炎朝不管是交通、银钱流通还有这商户都做得这般周到,为什么饮食行业就那么贫瘠呢。除了铁器管制之外,约莫还是上位者不重口腹之欲吧。
正胡思乱想着,突然听到前方一阵喧哗。循声看过去,正有个少年被人给扑倒在地,追他的人一边喝骂,一边抽出皮鞭雨点般往那少年身上抽去。
“唉……”给顾巧带路的小童突然叹了口气:“怎么还学不乖?”
“怎么回事?”顾巧看那少年满地打滚,却是紧咬牙关死不求饶,不由多问了句。
小童一边带顾巧进办事所的院子,一边小声给她解释了两句。原来那少年是脸上刺字的罪奴,在这牙行已经待了一年,可依然没学会听话。每次只要有人买了他回去,他就会想方设法逃离,只是运气不怎么好,根本逃不掉,最后又被退回到牙行。如此往复,一直学不乖。
进了办事所,查验了顾巧的户籍册,负责的小吏做了个诸如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某人在边城牙行寻商队前往南陵寻亲这样的记录后,拿出了一本写满了近期要出发的商队册子念给顾巧听。
可以跟随的商队有好几个,顾巧自己又不用准备什么,便选定了明日一早出发的大河商队。这个商队是贩卖大炎朝的布料去南陵换玉石的,不但马车多,护卫也不少。
交了二十两银子,说好了出发时间和地点,顾巧得到了一个小孩巴掌大的木头牌子,上头用朱砂写了大河商队,背面有七月二十九的字样,明日辰时之前到悦来客栈,拿出木头牌子给商队管事,管事便能安排给她安排车马,但这个银钱并不包括伙食,所以她还得准备干粮或是锅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