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后开书,我愣头青一样什么都不懂,什么男频,女频,大纲,简介等等,简直是一窍不通,写到第二卷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书在哪个频道。更不明白什么签约,上架,推荐票,阅读点一类的规则。好长时间以后,看着推荐票为零,脸上挂不住了,好吧,推荐票是我自己投的。其实我到现在也没太搞清楚所属的子目,这一部全当是练手,希望看过这书的各位友人别骂的太狠,留两分薄面,日后好相见不是要不然第二部我也没有勇气继续了。让人着迷的是,第二部我又稀里糊涂的跑到了男频
这一部很艰难,断断续续地写了近一年,写了删掉,然后再写,又删,才挣扎出了不到23万字尤其是写到贺东那个神经病的时候,那种差点被他把节奏带偏的纠结和难受,都不想再来一次。后来我捏着鼻子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发现整体的安排和节奏不好,有些太过仓促,需要记住的点太多,会让看书的人很累。索性就再开一本,在第二部里缓慢地把所有的疑问和剧情全部展开,努力把人物的心理写的通透一点,最起码把有交集的人的矛盾点写清楚些,好让看书时心情轻松一些,毕竟生活就把我们揉捏的很累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探索故事里的这些破事
禁锢肯定是有的,很多想写的情节内容没有那么丰满和立体,我也纠结过,这事一点办法没有,我纵使有肩负振兴某国爱情动作片的毕生使命感,也是戳不破头顶那张稠密大网的。但是,倔强的我绝不放弃去尝试触碰那里,我总会找到那个边缘的,你拭目以待
我打乱了大部分地域名称,就是为了不让人有固化的地理认同感,好安心地看各处风景。可我发现,没有地理上的认同感,好像无法去认同当时的环境,这是个难题。那我就努力把这个故事写简单,把人物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和成长历程中的心理转变过程竭力写清楚。千万别贴上那些个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或民族大义的标签,作为俯视和批判的标准,那样会显得很虚伪,也并不会让人幸福。在我看来,追求即为需求,需求是思维的转变行为,思想没错,行为才有。
佛说,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我是不信佛的,我的倔强也不允许。可是最终,我却找不到了反驳那泥菩萨的理由了。更荒唐的是,爱一个人,我竟然还能心甘情愿的放手,还真像它说的那样了呢。
年龄真是个好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指引去看清和理解很多事,但有些事它不让我去掺和,那我也勉强同意一回
谨以此书献给我爱的人,我爱你,认真且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