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嫡风云结束,刘季开始替戚姬母子做打算。
他把三皇子刘如意,分封到了最富庶的赵国当赵王,仅次于庶长子刘肥管辖且人口众多的齐国。刘季又任命特别耿直的周昌做了赵国丞相,临行前,一再叮嘱周昌好好保护爱子刘如意,大有托孤之意。
他怕只册封刘如意,会引起其他皇子不满,因为四皇子刘恒和刘如意相差无几,也一并册封为代王,掌管临近匈奴的赵国。其他皇子尚小,刘季暂时没有册封他们。
正当刘季想要松一口气时,淮南王英布却反了。
一直不愿意放弃废嫡的戚姬,见机会来了,一直进言,让太子领兵去平叛乱,在战场上历练一下。刘季想着刘盈确实是有点太懦弱了,就采纳了戚姬的建议,提议让刘盈带兵平叛。
娥姁听到这个消息,心再一次悬了起来。
她比谁都清楚,戚姬不甘于臣服于她这个嫡妻,一心想要废嫡改立。让太子平叛怕是又是这个女人的一个毒计,目的,让刘盈死在战场上,好让如意有机可乘。刘季估摸着,也是站到了戚姬那边,才让年仅十四的刘盈带兵平叛。
娥姁遣审食其去了一趟建成侯府,征求商山四皓的意见。人走了许久,还没有回来。正当娥姁焦躁不已的时候,审食其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娥姁迎上去,焦急地,怎么说?
审食其躬身回禀,不能让太子出征。顿了一下,复又道,四位高人说了,不支持太子出征。平叛凯旋,太子依旧是太子,没有进益。若失败了,怕会面临废嫡风险。既然百害无一离,何苦要出征?
娥姁心知四位高人言之有理,却苦于不知该怎么阻拦这事儿。
她把求救的目光,投到审食其身上,辟阳侯,该如何阻止这件事儿呢?
审食其躬身,不卑不亢地,皇后娘娘贤德这么多年,也该撒泼哭闹一次了。倘若,皇上坚持让太子出征,怕是要皇后娘娘哭一哭闹一闹,才能阻止得了。
娥姁似乎明白了其中玄妙,敛起一双凤目,戚姬会哭,孤家也会哭。适时地哭一次,把孤家这些年的辛苦表一表,兴许能保住盈儿!
思及此,娥姁转身出了长乐宫。
她来到未央宫外,噗通一声跪在殿外廊檐下,哭着道,皇上,太子才十四岁,还是个没成年的孩子。皇上怎么舍得,让他羊入虎口?皇上亲自带出来的那帮功臣,哪个是省油的灯?他们连皇上都不忌惮,他们会臣服于太子?会听太子调遣吗?太子平叛成功,功劳全是那帮老臣的。要是失败,罪过可都是太子的。皇上,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难道说,你是想让盈儿去送死?要死,也让他死在宫里,死在孤家面前。总强似,死在战场上,连个囫囵尸首都没有。皇上,你就算不念孤家在刘家吃苦受罪,你想想我父亲。他老人家可是倾尽家业,也要成就你的帝王大业。你不能让我父亲是不瞑目啊!皇上,你不能让他老人家觉得自己看走眼了啊!
刘季从未央宫里走出来,搀扶起娥姁,朕就是想历练一下太子,没有考虑其他的。皇后既然觉得那帮功臣难缠,出征的事儿,就别让太子去了。还是朕亲自出马,御驾亲征吧!
既然打定主意,不再废嫡。
他让刘盈去平叛,确实有点欠考虑,万一储君有个好歹,他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商山四皓都愿意辅佐太子,说明刘盈也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懦弱无能。打仗的事儿,还是他去比较合适。就算他在战场上出什么事儿,大汉基业也不至于一夜间倾塌。
娥姁在刘家,确实没少吃苦。
吕文对他的帮扶资助之恩,他也不能全然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