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昌勖在虎视眈眈,可是朱宏贞也不是一个傻子,不会看不出来,更何况魏晋已经是世仇,朱宏贞又岂能不知道。
只是,朱光留给朱宏贞的实在是一个烂摊子,自从朱光上一个兵败河北,魏国的精兵几乎伤亡殆尽,如今各地招募上来的新兵,面对晋军铁骑,往往丢盔弃甲。
不仅仅是军事方面,朝廷内部,朱光也没给朱宏贞留下一个安定祥和的局面。自大雍末年以来,城头变换大王旗,手下人改换门庭是家常便饭。
虞昌勖的父亲虞克用,为了笼络部将,就采取将他们收养为义子的办法,把河东集团变成一个大家庭。
可是魏国,朱光的残暴已经让许多人寒心,连续的政治动荡又让许多人开始考虑另谋出路,朱宏贞又没有朱光的威望,根本镇不住各地跋扈的将军和朝中那些资深的老臣。
朱光曾经感叹自己的儿子没有一个是可以扶起来的,其实就是看出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有本事处理魏国这么复杂的局面,可是这局面恰恰是朱光造成的。
北有晋国,雄据河朔;东有吴国,控制江淮;西有蜀国,自立门户。哪一个都有不逊色于魏国的实力,朱光时期就已经群狼环伺。可是朱光好歹是一个猛虎,而如今朱宏贞觉得自己更像一只待宰的肥猪。
朱宏贞也有雄心壮志,不然他又何苦苦心孤诣,要去取得九五大位,但是皇帝不好当,是他当上皇帝之后才有深刻体会。
朱宏贞自即位以来,不断花国家的钱财去笼络镇守魏国各地的藩镇,为此,国库多了一笔十分沉重的负担。
魏国地盘不大,中原又是经过多次战乱,要去担负起这么庞大的一笔费用,实在不容易,可是这钱如果不花,那朱宏贞又能用什么笼络那些有地盘有军队的人呢?
主弱臣强,这就是魏国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现状。在这些朱宏贞花钱笼络的将军之中,实力最强的莫过于中书令、魏博(天雄军)节度使杨厚。
杨厚手握数万雄军镇守一方不说,而且因为杨厚曾经做过朱光多年的卫队将领,魏国的禁军也以杨厚马首是瞻,朱宏贞也因为杨厚最后的支持,得以登基,夺得皇位。
为了奖赏这一个大功臣,不仅仅是给官位,还封他为邺王,当然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头衔而已,对于文官而言,也许升职意味着加薪,但是对于这些将领而言,谁都不是靠工资活着的,官位高低其实就是面子问题。
给了面子,不给里子,是不符合自古以来的传统,随同官爵而来的是钱一千万,绢万匹。
要知道,朱光在位的时候,一亩地地价也不过七十钱,朱宏贞一次性就给杨厚一千万钱,几乎是魏国一年收入的六分之一。
拿
人钱财,替人消灾。杨厚倒也算比较懂规矩的,他帮助朱宏贞稳定了河北边境局势,阻止了虞昌勖对魏国河北地区的进犯。